一大早,我被电话铃吵醒了,接到电话,一阵阵愤怒的声音传了过来:“喂,你是谢晨阳的老师吧?”
我说“是”之后,一串“指令”劈头盖脸地扑耳而来:“你到学,好好管管谢晨阳,他又偷偷拿我钱,好几次了,也说了也打了,都不行,你必须得管管他!”这语气让我极其不舒服,不是因为她的语气,而是触碰了我的界限。于是,我客气地告诉对方:“晨阳奶奶,我觉得这件事,你得找孩子的爸妈,因为学校是育才的,有关孩子学习事情我们可以陪着孩子解决;但家庭是育人的地方,孩子出现这情况,家庭是要做好陪伴的!对于这件事,如果你想让我帮忙,我可以帮,但你要明白真正能解决这事的还是家庭,是他的父母。”这时,对方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我答应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其实,这学期这孩子的进步特别大!上学期,周末作业基本不做,字写的歪歪扭扭,不仔细看简直认不出来,但这学期孩子很在状态,能积极按时完成作业了,字也越来越工整,我觉得应是孩子现在很愿意听我话的原因。
课前,我把孩子叫出来询问情况,孩子诚实地说拿了20元,借给了同学10元,剩余的买了笔和零食……对自己做这件事的看法,孩子说以后再也不拿了。我知道孩子之所以拿钱,是因为自己的需求节俭的奶奶根本满足不了,奶奶们很会用自己的想法“绑架”孩子。比如本周一来学,我们班另
一个留守孩子没有穿校服又被扣分了,他的理由是:“我奶奶说穿校服太冷,不让我穿。”事实是,全班的同学都穿了校服,有的孩子活动热了还穿短袖,而郭浩轩穿的是薄棉衣!
我就和孩子约定:想吃什么要什么,可以给妈妈打电话,现在网络购物方便,可以给你寄回来。我又和他妈妈讲了这件事,希望她多关注孩子,孩子内心电源电量不足,要定期打电话,多用能温暖孩子的语言或物品为孩子内心充电,否则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不足,妈妈听了很赞同!
希望工作在外的父母,若不能在家陪伴孩子持续为孩子内心输入能量,就要和孩子建立心灵契约,多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交流媒介),这样孩子能不断接收到父母的爱,心中更有底气地学习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