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称为综艺节目“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大火。不管是知性、有才情的主持人董卿,还是许多拥有特殊经历的选手,如身患淋巴癌的邢台农村大姐白茹云,身高180m、酷爱古诗词并最终夺冠的16岁小姑娘武亦姝都引来大家的关注,有关她们的文章铺天盖地,刷爆朋友圈。作为评委,我大北师文学院的康震教授更是以引经据典的才学圈粉无数,晋级神坛。
在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反思吃瓜群众被圈粉的文章出现。武亦姝在关键环节能够快速反应,诗句脱口而出,她的诗词量大得惊人,令无数粉丝唏嘘不已。然而,这些由于诗词背诵量大而被圈粉的吃瓜群众,他们的心理却为人所不齿。中国历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对这种诗词背诵量大的过分宣扬,必将造成语文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对这种粉丝心理的清醒认知,无疑有助于看清现实。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家往往忽视个人的差异,追求相同的结果。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进入某某重点中学,也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奥数,也要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奥数;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进入国企,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进入国企……
武亦姝热爱诗词,她说,诗词中的美是在现实中找不到的。然而,这些粉丝却不一定能够从诗词中感受到快乐。对于武亦姝才情的羡慕,最糟糕的结果是变成模板式的复制。
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忽视人与人存在差异,非常可怕。在一个标准面前,总会有人人都是一样的假象。
先哲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尊重事实,认清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我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并不会背诵许多诗词。我的很多同学出于热爱学习这个专业,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我来说,大学只是学了文学史,我最关心的还是与我人生体验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诗词,我最喜欢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同样是文学专业,在外人看来,应该都会背诵很多诗词。这种事先的假设,也多来自于对应试教育的先见。学习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职业就应该基本相同。
所以,当你与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找到他的独特之处很重要。承认人与人的差距,才是最好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