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自救计划01期04天。
说到天赋,可能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幅画面都是武侠小说中天赋异禀的主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天赋也无处不在,但是很多人对于天赋有着错误的理解。
在书中,孙圈圈老师指出了天赋的三大误区:
(一)误区一:以为天赋是能力,其实天赋是潜力。
在我的理解层面上,天赋决定了你在某一个领域的成长速度,而不是起点与别人有差距。换句话说,在同一个领域中,比如说演讲能力,两个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什么都不懂,但是天赋高的那个人,在同样的学习强度下,可以比另一个人进步的快,最终与其拉开差距,相反,可能在另外一个领域,这种情况恰好相反,因为每个人在领域中的天赋是不同的,而想要有出众的能力,必然需要后天的刻意练习,如果不付诸自己的努力,那么天赋再高,也是停滞不前。
(二)误区二:天赋不行,努力来补: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最怕比你牛逼的人比你还要努力,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之所以看起来牛逼,是因为他的成长速度快于身边其他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学霸,其实这说的就是他的能力天赋;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称之为意愿天赋。总而言之,只要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速成长的所有天生特性,就是天赋。比如一个人天生对数据很感兴趣,那么他会更愿意去研究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那么他在这个领域也就成长得比别人更快,而这种意愿天赋,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元素决定的。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我们更要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为之不断努力,培养自己的优势点。
(三)误区三:天赋离一般人很远: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
刚才说到天赋分为意愿天赋和能力天赋,首先光是意愿天赋,只要我们在性格、动机、价值观的推导下,有意愿去付诸行动,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天赋了。
而想到能力天赋,我们很容易那我们自己去和很厉害的人对比,比如和科比比篮球天赋,和丁俊晖比桌球天赋,跟莫扎特比艺术天赋,就会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行,可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去和别人比,只要对比自己在诸多领域的天赋情况,找到自己相对最具有优势的领域,努力发展即可。
综上所述,天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对我们个人成长极其重要的板块,但是又不至于离我们那么遥远。生活中、工作中必然要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天赋,从而让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个人实力能够不断地展现出来。
昨天还在和朋友谈论,其实所谓天赋,就是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决定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在面对某个领域的事物的思考角度,这就直接决定了你吸收学习相关知识的速度;另外,符合自己思维模式的领域,自己也更愿意去尝试投入精力去研究,正好契合了前面说的意愿天赋和能力天赋。
今天的感受,发现孙圈圈老师书本的内容更多的喜欢将很抽象的事情归纳成模型,分类去呈现,这有助于入门者去思考,但是真正到了后期,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点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敲响警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