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年三十,想到这些天在微博上看到有关“年味”的热议,多是越来越淡的言论。我到没那么强烈的感受,可能也因为老家在乡村,还保留着很多过年传统,年前准备开始就热热闹闹的营造出了氛围。然后心有期待就不会找不到“年味”。
说实话,之前在外省上班时尚未感受到一丝春节氛围,一到家放下行李就立马“入戏”,,陪妈妈上街采购年货,农贸市场里、超市里、街道上大红色主色调,晃眼的同时还拉着你进入年节的欢愉。里里外外打扫屋子,采购回来一堆食材,包好饺子、春卷,又搬了几盆花回来种进漂亮的花盆里,给新来的狗搭了个狗窝……一件一件不紧不慢地做着,看着像琐事,但都是“年事儿”。
“年味”这事儿必须跟人有关,很多事都是这样,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沾染了俗世的温度,便成了人间烟火。是念念不忘的约定成俗,更是心向往之的“年节气味”。
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年味”,倘若你整天宅在家里,那是一定感受不到年味的,你得出门,去街上看看,融入人群中,年味立马就包围了你。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心躁了,就很难感受到那份稀疏平常的稳妥,似乎应该有别样惊喜才会为之动容。
2月初家里连续几天下了几场大雪,我们回来时屋子的背阴处还有厚厚一层积雪没化,冻坏了屋前屋后的几棵果树和水管,爸爸说“橘子树被雪压断了,来年没有橘子吃了;枇杷花都被冻掉了,明年也没枇杷吃了……”妈妈则心疼她种的的花草,即使搬进家里也没能躲过冻死的厄运,只能一边惋惜一边重新买花种。幸好夏天时给这些花草拍过很多照片,留了念想。桩桩件件都是普通日子里的小幸福,闪闪发亮,值得记录。
今晚年夜饭预热,约了十分钟车程内的爹娘一起,一家六口,热闹。中饭后,每人领了任务就开始张罗,贴春联挂灯笼,准备年夜饭菜肴,祭祖,偷懒发条朋友圈。傍晚迎来爹娘,开始了年夜饭大餐,推杯换盏间交换了很多新想法,分享了来年的愿望。人心在一起,就暖。
临近春节,天气很好。眼下,我一本书,池先生一个笔记本,两人在厨房里守着煤炉烧水,池先生说,“这是我们一起过的第二个春节”。我说:“是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