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收拾节,我和老公、妹妹、孩子来到舅舅家,分别拜访了几位舅舅,分享两点思考。
舅家准备了丰盛的一桌餐01
大舅是退休初中化学老师,每年一见,都觉得他保持着对教育信息的敏感,思路非常清晰。我与老公都是老师,与大舅很快找到共同语言,畅谈了如今学校教育的改革、老师的处境与发展空间,以及对我们未来的期望。
有一个感受:教育是系统链,教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积极性需要政治生态、生源、人事制度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延续、激活而不是弱化。当然,主观能动性依然最重要,进步欲望强烈的人是可以冲破一些桎梏的,新一年,希望自己继续保持冲劲。
02
二舅是勤恳一生的农民,来到二舅家,我们看到墙上贴着《弟子规》,床上放着打印出来的毛泽东诗词,里面的一些生僻字上方用铅笔写着拼音。二舅的孙女是二年级,现在已经能全背下来,这另我们感到很吃惊。姐姐说,她在市里做生意忙,这些诗词都是二舅带孩子背下来的。二舅说:“背之前,我们总要先把生字查出来,标上,我再给她讲讲这些词的年代、背景,背一首诗得三天呢,我60了,跟着孩子也把这些背了一遍。”
二舅小时候用的字典我听着听着,心里一阵莫名感动,旧时代、有阅历的爷爷对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好,把心里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代际传递带来的温暖,会一直存在孩子心中,作为一生最柔软的东西。
在心里默默感慨完,我与老公又探讨了教育减负的问题,他认为二年级就背诵这么多东西太有负担了,会扼杀学习的乐趣,这个年纪应该重点培养审美、语言韵律自己对文化艺术的兴趣。
我与他观念不同,我现在作为大学思政老师,常恨自己小时候背的太少,语言素养没有积淀好,长大了对语言敏感了有渴求了,才发现基础不牢,写出来的东西,称不上有文化,只能是携带点文艺。
对,文艺不等于文化。小学背的东西,不用着急理解,未来的某一刻突然顿悟了,会体验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未来生存的能力,离不开书写与表达,这都需要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记忆最强的年纪用力使用大脑,或许当时当刻会感到一点痛苦,但过后会是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我想以后,我会跟着孩子一起去学习、背诵这些经典,与孩子共同感受学习的苦与乐,继而体会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