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张艺谋,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导演了。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同陈凯歌、吴子牛、田壮壮等人为我们带来过很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张艺谋导演成名之前,也有过演员的经历,正因为演的好,所以才知道拍什么,怎么拍。
1987年,张艺谋因《老井》获得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1988年,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8届“金鸡奖”揭晓。张艺谋凭借《老井》中的孙旺泉一角,捧走了“百花奖”和“金鸡奖”两项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从此张艺谋成了一个非专业演员的三料影帝。
电影中,老井是一个村子的名字,青年知识分子孙旺泉被家中长辈逼迫做年轻寡妇段喜凤家的倒插门女婿。
孙旺泉不肯,想着和高考落榜后的回村务农恋人赵巧英离家出走,但这计划还没有开始,却因父亲被炸死在井下一事不得不将计划搁浅,听命做了段喜凤的丈夫。
此后,孙旺泉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打井上,全村人日夜为打井奋战时,突发塌方事故,赵巧英和孙旺泉被土石封在了井下。在生命可能就此失去之际,两人按捺不住做了一次夫妻,然而,他们被人救了出来……
在这片土地上,井代表着水,水如现代人常说的那样,真的是生命的源泉。
从男人们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旺泉自不必说了,爷爷叫万水,儿子还要取名叫段孙井,祖祖辈辈对于水的渴望刻苦铭心。
全片就是围绕着“打井”这件事展开的,一场嬉笑怒骂,一场人生戏剧。
他的二爷因为打井被埋在底下一天一夜,上来之后便疯了,对打井这一行为充满了本能的仇恨。
他的父亲因为打井被炸死了,弟弟因为井口垮塌被埋在了砖石里。
他被迫娶的女人,也是因为打井而成了寡妇。
他作为一个活下来的人,死亡在他身上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放弃了许多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简单的说,那就是爱情。
孙旺泉是个新青年,他有知识有文化,所以他想要与高考落榜的恋人远走他乡。
而寡妇段喜凤代表的就是旧文化,但是电影中将新青年与旧文化强行结合在一起,这就预示着悲剧的诞生,或者说是一种无奈。
旺泉是活在生存和死亡的夹缝中,他活在爱情与婚姻的夹缝中,他活在文明与愚昧的夹缝中,他受过很高的教育,却无力主宰自己的幸福,可见中国农村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他身上打下了多么深的烙印。
这是新旧文化交替博弈后失败的故事,但也不是全败,最后“井”打成了,成的不是小人,而是大家。
电影最后是一个石碑,上面明确记录了老井村的打井史,从清雍正时期开始不断的打井、无水,死亡,这番轮回一直到他们这代才结束。
1983年第一口“机械深井”打成,每小时出水量五十吨。
这部电影上映于1986年,它的导演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除了《老井》,还有著名的《变脸》也是他导演的。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暗含着农村资源稀缺与思想落后。
如今我们在城市里,自来水打开开关就有,可曾想过20年前,还在用井水的那些人多么的麻烦。
正如电影中渴望的那样,水对于农村来说真如宝藏一般。
我家出自农村,以前家家都有一口缸,从远处的井口挑水回来,吃饭洗衣喂猪喂鸡,都靠这一口井。
也出现过井被打干了的时候,那时就要去更远的地方买水回来。
如果说几口人的水量还很好解决,那么农田里的庄稼就是无底洞,春播秋收看似美好而恬静,但是没有水真的要急死人。
没有水代表着颗粒无收,代表着要饿肚子,只吃稀饭,稀饭里面一小把米要供一家人吃。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吴启明,贫苦对他们是深有体会,有了生活所以才能够拍出这么具有高度的电影来。
而毕业于开放时期的张艺谋、陈凯歌,也受到了历史背景的熏陶,所以你看他们的电影,也很有高度,里面总能有好几层历史的味道。
在北京电影学院上摄影选修课的时候,沙占祥老师说:张艺谋为了演好这场戏,三天三夜不吃饭,只喝少量水。这才成就了井下被困的颓然感。
当演员时这么用心,当导演时才知道什么是极限。这是现在的明星永远不会懂的。
最后我想说,老电影看的人少,但不代表我们没有好电影。有时候专门去看看老电影可以感触良多,去除浮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