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02552/eaecc6aedb0e6c58.png)
最近两个星期,手头负责的项目进入了一个最后冲刺的阶段,每天都有几十份长长的邮件和报告需要看。往往是前一个版本的设计图纸还没看完,新的版本又发来了。
但同在一个项目组的小C,每次都总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研究完报告,并且做好相关的标注和问题,便于团队内部讨论。
我当然不会承认,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小C比我更聪明更勤奋(因为事实确实并非如此)。其实我与小C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我是通过传统的纸笔媒介来处理这些文件,而小C是直接在手机、电脑、iPad等不同的媒介上处理。
每次收到一份报告,我的习惯是先下载、打印,然后找几只不同颜色的笔,安安静静地边看边做标注,就像学生时代预习书本上的功课一样。如果碰到开会,我习惯用纸笔来记录,会议结束后再花时间整理成电子稿保存。
而小C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用PDF、word这些文档应用自带的标注功能进行,如果人在公司,就在电脑上操作;如果在外面,就直接在手机和iPad上操作,通过云储存的功能同步备份。做会议记录时也直接用iPad + Apple Pencil的组合,与我的纸+笔组合是一样灵活的,只是在会议结束后可以将会议记录一键保存并发送,省下了重新整理成电子稿的时间。
说白了,我与小C之间只是在工作媒介上有不同的偏好,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就像很多人习惯阅读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一样,遇到内容比较多的邮件和报告,我更习惯打印出来看。
但我不得不承认,这点习惯上的差别,平常看着没什么影响,一旦碰到网络故障、打印机卡纸、墨水用完了、或者一天都在外面开会等情况,就会造成阅读报告和处理邮件的时间拖长。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掉大量信息,就会像我和小C一样,产生工作效率上的区别。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人的资质、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能拥抱新科技,谁就能比他人更快一步。这一点点时间上的“快”,可能就会不断累积下来,最终变成先发优势。
这里的“新科技”并不是指像人工智能这样高深的前沿科技,而是我们平常已经在使用的软件、手机等。虽然我们是天天在使用,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甚至还不知道可以这么用,所以这些科技对我们来说还是“新”的。
比如我前些天才知道手机版的Adobe PDF也有电子签名的功能,有一天趁着开会的间隙签掉了几份文件。如果换做平常,我肯定要等到回公司了,再打印 - 签字 - 扫描 - 发送,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再比如iOS 12的新功能Shortcut,可以用来与其它App结合成快捷指令(包括第三方App),可以达到的效果是:你对Siri说“新建作品”,手机便会自动打开写作App中的“新建文章”,就可以及时记录下灵感,省略了开机 - 找到写作App - 打开写作App - 新建文章 这几个步骤的时间。
我虽然每天都在用iPhone,也是听别人说了之后才知道有这样的功能。在日常工作的效率上,已经比先知道的人晚了一步。
从今天开始,尝试着将科技融入日常工作吧。
相关文章:
投资工具,就是投资生产力
前一篇:
过度追求安全感,才是职场的绊脚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