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219
今日启发:
Elton:
第十二章 近世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新儒学与国学
“国学”
以上新儒学思想,对国学者的古典研究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日本的所谓“国学”,是古典研究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主要采用文献学和实证学方法论,来论证日本古典的本质性东西,以及诠释古典作品和评论古代文艺学的精神、古代的文学作品乃至考究古语的古义。特别是通过《古事记》、《万叶集》以及《源氏物语》等古典来研究日本古代的历史、制度、文化、文学、古语等,是以探寻和恢复日本固有文化及其精神作为目的的。
日本国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开拓期。以契冲为代表从研究日本古典起步,力图恢复歌论的原本的“真实”(まこと)思想和尽力解释佛学的古语古文的意思,这成为建构国学的基础。他的学问方法是立足于追溯日本古典,利用文献学的研究来把握古典精神的真髓。他在国学研究中所表现的文学意识,突破了各种教戒说,反对以儒佛的道德价值观来评论《源氏物语》,他在《源注拾遗》中说:“《春秋》之褒贬,面面标示着善人善行,恶人恶行,如若让人看到这是好那是坏,那正是明显的劝善惩恶。此物语则让人在一人身上看到美恶相,岂可将此物语与《春秋》等同视之呢。”
很明显,契冲在这里说明不宜用儒学伦理观来判断像《源氏物语》这样的古典作品人物的善行与恶行,一人身上是同时存在善与恶、美与丑的,也就是同时存在“美恶相”,因而重要的是在善恶美丑中挖掘人物的种种行为与心理活动,从中发现人的真实相。在《宝光遗篇》中,他以神道乃“神神自知只适性,圣圣亲行不矫情”之理,强调神道不作矫情,探求纯粹、自然、真实的人性。因此,他强调“本朝以神道为本”,并且试图在探求神道精神的基础上,建立以日本古典文学自律为主体的批评基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唤起近世文学对人性的思考,成为其后古学“道人情论”的源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