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学习心得:
19.23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强些。”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就用围墙作比喻吧,我家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墙外可以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仞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太少了。所以叔孙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心得:孔子的思想平凡而伟大,看似都是平常的话,但是内涵极其丰富,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弟子们入其门,无不服膺,都努力将其发扬光大。而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大概就会像叔孙武叔那样口出不察之言。子贡的比喻,是针对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中散布抬高子贡而贬低孔子的言论而发。他用围墙的高低比喻学问的深浅,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孔子是一位文化伟人、思想巨匠,只有真正进入他的思想家园,才能认识他的伟大;而要进入他的思想家园,就必须走近他,学习他。一些人所以贬低孔子,恰恰反映了他们的肤浅和无知,他们连孔子学说的入门之处也没有找到,就凭借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妄加评论。子贡对于叔孙武叔之流对自己的吹捧,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而是客观公正地比较了自己和老师的差距,这充分体现了孔门弟子对老师的崇敬,也体现了子贡谦虚谨慎的美德。
19.24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诋毁的。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无法逾越的。一个人即使想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只显出他不自量力罢了。”
心得:这一章,表明子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亲身受到过孔子的长期熏陶,是不可能对孔子有如此确切的比喻和心理感受的。孔子在生前就得到弟子们非常崇高的评价和景仰,所以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弟子们就自觉地站出来为老师辩护。当然,孔子之所以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除了他自身的渊博学识、高尚品德、卓越贡献之外,还得益于其弟子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叔孙武叔诋毁孔子。子贡训斥他说:“你的诋毁是没有用的。孔子之圣,非他人可比,你是诋毁不了的。其他的贤者,虽然也异于常人,但造诣还不够高,就像丘陵一样,在平地上看着虽高,还是能登上去,跨越他,就算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但只要他是山,总还是能登上去的。孔子就不同了,孔子之道,冠绝群伦,高视千古,就如那日月一般,与天地同运,万物都在他的照耀下,谁能逾越?“纵有那不肖之人,要自弃于圣人之教,甚至对圣人放肆毁谤,又哪里伤得了圣人的道高德厚呢?就像你毁谤日月,能减一分日月的光辉吗?你自绝于日月,只是自不量力罢了。”叔孙武叔是三桓之一,鲁国权贵,三个“常委”之一,子贡火力全开,训他一点也不留情面,说他自绝于日月,那比今天说谁自绝于人民还严重。子贡文治武功,在鲁国也是安邦定国的超级名士,威望崇高,话语权很大的。人可以说他不服孔子,但没人敢说他不服子贡。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来说,孔子是立德立言,而子贡对鲁国有很大的立功。一般人对立功都没有异议,但德和言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所以叔孙武叔敢非议孔子,子贡训他,他却不敢不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