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苦难,没有答案的答案

作者: 曾彧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11:54 被阅读61次

    古语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凡是类此的种种祸事,无不令人痛断肝肠,迷失生活的方向。

    而凡尘生活中,大抵确有不少不幸的人遭受这样的不幸之事。苦难固然可以锤炼生命的韧度,然而,想来无疑使人心生凄凉之感。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简单的生活与平淡的圆满人生,大约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近来翻阅漫画小说《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寂静许久的心仿佛被书中的一股黑暗魔力攫住,在阅读的旅程中一直处于沉浮不定、震颤不已的状态。虽然是漫画小说,语言也十分简单,却足以匹敌一本内容丰富的哲理小说。颇为值得读者留意的是,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恰恰是作者汤姆·哈特自己亲历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小女孩罗莎莉——就是以汤姆幼年夭折的大女儿罗莎莉为原型塑造的。

    这本绘画小说主要以白描的手法讲述了汤姆与莉拉夫妇失去两岁女儿罗莎莉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汤姆与莉拉在大城市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可爱的女孩。随后他们回到老家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过起平淡的生活。可就在女儿罗莎莉还未过两岁生日之前,她却出人意外地早夭。原本幸福的一个小家,就在死神魔掌的一击下陷入昏天暗地中。

    灾难的重锤常常降落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其说有些人因为努力而抓住了命运,不如说是命运垂怜他们。但是当灾难的重锤降落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怎能不痛苦、不悲伤呢?可是,痛苦、悲伤何尝不是一种我们对生活惠赐我们的感激呢?无论是那些不曾得到的,还是那些已经失去的,难道不是另一种曾经的拥有吗?

    女儿罗莎莉的夭折,将汤姆夫妇打入了黑暗的地牢,他们看不到光,触摸不到幸福,深陷悔恨、痛苦与绝望的悬渊。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在脑海中不断缀连着与女儿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日子,包括她的欢笑、生气、爱好等等。他们寝食难安,就连梦中都是罗莎莉的身影。为了走出困境,汤姆夫妇在朋友的建议下,尝试了各种方法,不断地行走、冥想、心理咨询、走访朋友、旅行……

    翻阅绘本时,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处在伤感中,不同的是,我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尽管曾经的苦难早在心中刻下深痕,也早已结痂,也许永远不会弥合,但是早年的伤痕已被时间之痕覆盖了,就像冬雪覆盖萧条的大地一般。

    我又联想起童年时,倘若哪家死了小孩,几乎都会选择默默地行事。他们会挑一个村人还未睡醒的侵晨,悄悄地把自己的骨肉埋在村外山坡背阴的沟渠旁。那种农人的本分,大概会使人惊异于他们那异常的平静,他们的悲伤不露痕迹,隐隐地埋藏于心。我们有时最多会听某人说,他们那天早晨在坡上哭泣了很久。

    大城市的浮象与真身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不单是一本讲述悲伤的漫画故事,也是一本拷问人生意义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哲理小说。

    汤姆与莉拉夫妇先前生活在美国繁华大都市纽约的布鲁克林,他们虽然买下一套公寓,但据漫画暗示,他们其实生活并不富裕,汤姆是老师,莉拉可能是一名都市白领。实际上,他们为了名义上的梦想——现实中的金钱和生存,在繁华的都市中过着异常奔忙的生活。重要的是,大都市靓丽的外衣与华彩并未太多地惠及他们的生活。从内心上说,他们无疑是孤独的,在城市中不比故乡,拥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从外在的生活来看,最初的梦想往往被生活的巨大压力蚕食,最后常常困于生存与金钱。


    童年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站在村庄的一座山头上,眺望远处的群山,然后浮想联翩。那群山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还有,许多人一定在心里感叹过,大城市的生活该是多么迷人那!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最有城市梦的一代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华夏大地上已崛起数百座城市,更有如今人人谈而不离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今天,数之不尽的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拖着一个行李箱,远离故土,只身闯荡天涯。

    网络上经常会有不少人探讨生活在城市与乡镇的不同,关于逃离北上广和回归北上广的话题更是甚嚣尘上、不绝于耳。究竟孰是孰非,其实很难分判。大都市的诸多便利,包括政府部门的服务、艺术文化的魅力、俯拾即是的机会、形形色色的汇聚,无不极大地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和步伐。

    然而,光鲜繁华的形容之下,也有很多隐而不显的魔力,销蚀着人性的纯良和鲜活的生命。正如漫画作者汤姆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纽约(实际可指代所有大都市)就像一只怪兽,它那充满血丝的恐怖的大眼睛始终对你虎视眈眈。”比如,汤姆两口子出售公寓的前后复杂历程就是一例,它仅仅只表露了大都市生活的隐晦规则之一。大城市的创造力和文化经济活力无疑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引擎,却同时也在加速耗蚀着所有人的身体与精神。

    生活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

    在汤姆·哈特这本以悲伤为基调的绘本小说中,有两副图牵引着我,一副是一个人足陷深渊、身处绝境,另一幅是一对男女独驾孤舟、漂泊海上。前者使人触目惊心,后者催人思索。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当然没有确定的答案,我必定也不可能道出什么高见来。但是,从我有限的生命经验中追索的话,我有一点直观的认识,那便是,生活除了大片的平淡,为数不多的欢乐和幸福的瞬间外,剩下的就是苦难。几个方面相比,我们虽然更乐意把那些欢乐幸福的瞬间留驻于心,实际却不容易。反之,那些浇灌于心的挫折与苦难,却常常浮上心头、不觉间造访我们。

    人生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次,我去景山公园游玩,偶遇一对老年夫妇,因看他们谈笑有生,不禁叹羡他们的幸福。所以一时突生勇气,与老翁攀谈起来,请教人生经验。他精神极好,谈吐优雅,与我聊了很久。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生活就是苦难。

    生活固有苦难,任谁也不可逃避。不过,在充满考验和苦难的生活中,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好和前面所说的第二幅图有关。许多先贤哲人都谈及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这也许是对个人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认识自我、追寻自我,这样的行动暗藏在每个人一生的横轴上,从生至死。

    认识自我意味着思考,追寻自我意味着行动。至于我们将欲抵达何方,隐藏在暗影中的前路自然不会显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的一生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影响我们抉择的人、事物以及灵光乍现的瞬间,这些人、事物及凸现的瞬间不为我们控制,它们隐现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追寻自我、追寻梦想、追寻一切的未知。不论是设定目标的既定旅程,抑或是漫无目的的漂泊,生命的面纱总会在下一秒揭开,展示于我们面前。

    从来没有答案,只有旅程

    翻阅《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时,如果读者稍稍留意的话,就会注意到这本漫画总共12节,但唯有第5、6节内容页面的背景是全黑色,其余章节内容背景是全白色。我仔细思索和对比,认为这是作者的苦心孤诣。因为对于漫画小说,其文字说明起着辅助作用,而图像却传达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意蕴。1至4节以对女儿罗莎莉的回忆为主,苦涩的怀念中充满着幸福的滋味,可以说是在痛苦中突出美好和幸福,喜大于悲;7至12节基本是汤姆和莉拉夫妇试图走出生活困境的一些事情,悲伤随着日子在逐渐淡化;而唯有5、6小节是汤姆和莉拉失去女儿后最初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这两节集中描摹了夫妻两茫然无措、悲痛万分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因此,5、6章节是充满黑暗的部分,用全黑色的背景旨在视觉上给予读者极大的冲击,随同作者及故事的延伸感受那一段绝望与黑暗的痛苦体验。

    而且,整本书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我觉得没有比“洞”更好的了。在第5节中,所有的绘画都在一个个破洞中,这正好暗合作者在书中自然流露的心情:女儿罗莎莉的去世,仿佛在我的心上凿出了一个大洞。假若结合5、6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汤姆和莉拉夫妇心上不是破了一个洞,而是因此烂糟成千疮百孔。

    这本漫画的画风也比较直白、坦率、诡异、犀利,在以黑白色为主的绘本中,能够用深黑色的色调凸显心理活动,以及好多次用风雷雨交加的深渊图像暗指作者的生活状态,实在引人激赏。

    我们阅读悲剧和悲伤的故事,也许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悲伤,从中寻求往昔那份内心的共鸣;也许想借此了解苦难的本质并看清生活的实相;当然,更多的人也许想从别人的不幸中找到通用于生活各种难题的金钥匙。凡此种种,也都在情理之中。

    不过,针对想从这本绘画小说中寻找“答案”的读者,我想友好地提示一下,很遗憾,这里没有答案。至于汤姆和莉拉夫妇最后有没有迎来新生活的阳光,以及他们是否通过行走、咨询、访友和旅行找到了破除困境、重拾生活勇气的方法,显然,书中并未留下终局。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苦难,都没有最好的药方。而值得我们永远坚信的是,一切都会过去。因为,时间终究会打破旧有的一切,在废墟上重建希望的灯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对于苦难,没有答案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hx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