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让我们听不到世界,手机,让我们看不到世界。
无意翻到一本《生命之书》。
书中建议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倾听身边细微的声音。
刚才还懊悔出门忘了带蓝牙耳机,此刻走在春日的阳光里,倒享受起难得的清净来了——鸟儿在远处扑打翅膀,准备起飞,细细听,有的清脆短促,“叽!”或者“雀!”的一声,有的则像一段旋律——“咕咕咕~咕!”声音拉得很长……原来所有的鸟叫声都是不同的啊?
微风吹过耳畔,耳朵响起“嗡…嗡…”的声音,远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不同的树木摇摆的声响也略有差别。
真的好久好久没有认真聆听这个世界了。
身边有一辆面包车经过,那行驶声一下子盖过了鸟语树响……人类之于自然界,就是,噪音的本源,就是粗暴的存在吧!
一秒一世界
平日里我们生活着、忙碌着,世界快速运转着,却永远跟不上我们飞一般划过的手指和大脑;小时候,新闻的来源只有报纸和《新闻联播》,现在,每小时更新仍然觉得不够快,我们有了微博、推特……恨不得以秒为单位更新……
APP首页说得多美——XXXX,让你“听”到全世界;OOOO,坐 “看”全世界?(好了,双引号是我加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看到、听到了全世界?还是仅仅只是听到剪接过的“世界”、看到编辑过的“世界”?
有时,我们自己捂住耳朵——起床就塞上蓝牙耳机听书、收手机信息,浏览狂轰滥炸的爆炸性新闻……
手机屏幕播放的画面让我们一天比一天麻木,我们却无法舍弃,反而沉迷于那些事不关己的人、事、物之中。对周遭的一切反而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我有一个梦想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梦想中的场景有点类似电影《爱情神话》里的一段——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老房子的小院子里支起一张桌子,再铺上格子桌布,摆上一束小雏菊,准备一些自家的美食,约上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不着急,一路聊,一路笑,聊到深夜。
在户外共进晚餐——对于城市人来说应该是一件极奢侈的事情了。
我家附近有个公园,几年前我就提议,挑个好天气的周末,带上小吃,带上咖啡或茶去公园里野餐。一转眼都5、6年了,但一次都没有实现过。其实,美景和美食都唾手可得,就在于我们愿不愿意走出家门。
现在,又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沉浸在一个环境中,全身心地感受难得的清净呢?
“沉浸式”旅行
这样的状态是从何时开始的?也许,正是从我们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快开始的。
正如疫情前非常火爆的自由行,现在想想,好像没有哪次旅行能够真正让人静下心享受过程。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匆匆地赶着每天的行程——飞机、车船把我们从一个景点带到下个景点,与其说是旅行,不如说是赶路。旅途的最后,再以一通疯狂乱买收尾。
徐静蕾执导过一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为了这部电影,她在布拉格呆了好几个月。当时听到只是觉得羡慕,但现在想想,想要感受一个地方,就是需要花时间,就是需要彻底沉浸的。
这个周末,不如趁着春光正好,拉上家人朋友,慢下来,感受一下阳光的美好,再仔细地聆听一下身边真实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