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界杯上,冰岛守门员哈尔多松扑出梅西点球,震惊了所有球迷。
更令人震惊的是,网友随后发现,这位传奇门将是一名导演,拍摄过可口可乐世界杯的广告。
而冰岛队主教练是牙医,队长是手球运动员,后卫是盐厂工人……
冰岛队可以说是结结实实普及了“斜杠青年”这个概念。
Part
1
斜杠青年(Slash man),指那些选择多重职业和多元化身份的年轻人。他们不满足现状,不断开发自己的天赋,把“一生过成不止一生”。
其实这个概念也不算陌生,比如我们都知道:
“
鲁迅先生:公务员/老师/作家;
伟大领袖毛主席:政治家/战略家/思想家/诗人;
全才达芬奇: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植物学家……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成为普遍现象,“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掌握多项技能,在很多领域都有涉猎,什么都能聊的起来的面试者也颇受HR认可。
因为如果一个人拥有多种能力,始终追求改变,那么意味着他/她一定颇具上进心,保持好奇又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会呆在原地,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安分。
Part
2
“斜杠青年”离我们并不远,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在持续学习新技能。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那篇《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小朋友用稚嫩的笔触描述自己的妈妈“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脑残的电视剧……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
确实很多女性一旦结了婚生了孩子,就会放弃理想和努力,待在舒适区,过上一成不变的烟火生活。
但也有很多女性在有了孩子以后激发自己的潜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能妈妈”。
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年轻妈妈,因为生孩子后想要有更多时间陪孩子,所以她辞去了全职工作,在家自由职业。
“
她是某知名线上教育企业的兼职老师;
也是微信、简书等平台的写作者;
受邀成为了某自媒体的主播;
组织策划线下亲子活动,成为策展人;
在知名网站上传育儿视频,成为UP主……
”
当现实无法满足她的需求时,她迅速调整了方向,继续一骑领先。当然,支持她能做出这种选择的,是在稳定的日常中的积累。
即使在全职工作时,她也一直坚持着写作,热爱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只有保持学习的能力,才能保持轻松离开的底气,才不会被危机淹没。
Part
3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呢?
“
作家李尚龙说过:
你要知道,很多你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通过辞职就能解决的。让自己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要你还在进步,枷锁就会变成翅膀。
”
不管是奋斗在北上广的“劳务人员”,还是在家乡从事安稳的体制内工作的年轻人,大家都会调侃一句“是什么给了我早起挤地铁赶公交上班的勇气,是贫穷!”
所以,无数次想要辞职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一句:
“离开这份工作,不依赖他人,我能不能生存?”
“离开这个领域,我能不能依然有优势?”
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打造多种职业和专业能力。
如果你在体制内,可以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专业能力。如果你在体制外,可以让自己强大,让生命更自由。
Part
4
“斜杠”可以是一种业余爱好,想进入一个领域,最好从兴趣切入,金钱的驱动力也远不如热爱。当你觉得做一件事有趣的时候,你才愿意牺牲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琢磨它。
正如追星少女可以通过为偶像修图、写文、做视频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你也可以通过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为自己增加“斜杠”技能。
不管你是想自己成为“斜杠青年”,还是想要培养自己的孩子拥有综合实力,你都需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要保持广泛的兴趣爱好
要学会时间管理
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
要坚持
“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
“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
正是因为这份焦虑感,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自己可以掌握更多技能。焦虑的背后,实则是人们对成长的渴望。
成不成为“斜杠青年”不重要,我们想要的无非是更独立些、更自如些、更多彩一些。
一直掌握主动权,一直有路可走。
永远不放弃求知与实践的脚步,永远探索更多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