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信仰,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人活着一定要有什么意义在支撑,不然就会活得很茫然。
宗教学就是学习怎么找意义。
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人类在生活发展和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用来克服有限性,解释世界和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一个工具。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让整个社会和民众更加的稳定。让人们在改变不了的外在环境里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净土。
不同的宗教有自己不用的“超余”。而超余作为人类社会一切物质的起点,超余是一个稳定的存在,当起点稳定了的时候,意义也就稳定了,人心也就趋于稳定了。
“教育就是人点亮人。”我认为,用自己哪怕是一份微弱的光,但只要有光,就可以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帮他点亮,有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和一句话,就点亮了他的整个生命,从而照亮了全宇宙。
人-神”模式:信仰是无理由的,是不计较得失的。而透过超余,宗教就可以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并且赋予其不计较得失的意义。
无条件的去相信命运之流给我带来的一切事情。如果能让我雀跃,那么我欣然的接受。如果能让我痛苦,那么我会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是怎样的信念系统让我出现了痛苦的观念。然后试着走出舒适区去调整自己。我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不是宿命论,我会努力争取,跟随自己怦然心动的感觉去做事,但是至于结果怎样,我做好接受、臣服的准备。
“人-人”模式:是大部分人在和宗教相处的关系模式。“迷信”和“交易”是普遍信徒存在的情况。
我信,因为我有所求。你助,促进我更精进。而,本身这就是一场交易。共修的时候,相互比较共修的时间,精进的程度,于是随喜赞叹,或者是哈利路亚。太注重形式的,是外求了。
印度教中说,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小我”,是虚幻的,只有大梵这个终极真实,才是真正的“大我”。小我本质上来自于大我,最终又要回归于大我。你看,这里其实也用了这套先否定再肯定的办法。先否定,提出我们每个人的小我不是真实的。然后再肯定,继续提出虚幻的小我最终将回归大我,在大我中获得真实性和意义。
古希腊神明的三大功能:说明自然现象、肯定社会分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神看护)、解释人的欲求,我们就可以看出古希腊的神明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信徒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古希腊神话里,所有的神有人类该有的各种欲望,只是拥有了神力的人的化身而已。所以,印度发展出“以神为中心”的现代文明,而现代西方发展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文明。
琐罗亚斯德教一样,用一个最直接的方案去解决问题,却带来意想不到的糟糕结果。公关危机的处理。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一些公关上的处理方式不妥,从而导致了本来还可控的,或是不太会引起人注意的事情,变成越描越黑的惨痛教训。
犹太教总需要一个敌人
一神二元的对立方式让我想到的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是非对错的方式。这个流行的原因,我想或许是手持观点的双方在捍卫自身利益或者是面子的一种方式吧。只有我对了,我在人性的地位上或者是认知上就是超过错的那一方的。我就是更厉害的,更牛的。作为人,都喜欢赢的感觉。而赢的一方,就有机会掌控或者是改变整个事态的走向。
基督教里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圣父是创造者,圣子是拯救者,圣灵是维系者,一种关系。一座人与神之间的桥梁。而基督教的圣经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做调整。
一神一元:伊斯兰教可以给人多大的自由?
有的人需要通过权威意思来强化自己的思维,规范自己的行为。权威就像是一个标杆一样立在那里。而自己需要时不时的做一个参照物去比较去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有的人,心中自然就会有生来的敬畏心,对大自然,父母,一切生灵的敬畏之心。那么,他就不需要某个权威去特地规范他。
虚神:为什么中国神仙能让凡人做?
中国人从古至今的那种对于勤奋、努力、止于至善、知行合一的观念植入至深。它希望整个民族可以有自己的上升通道,也鼓励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的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意义。
空神:拯救你的,是神还是你自己?
佛性本“空”,空的是我的执念,我的欲望,我的贪着,空的是我被凡世所扰乱的心。它要我们回归到本来自在,空盈的状态。只是空着,但不去刻意的装任何东西。如果有东西来,我们要怎么做呢?也依然是空着,让东西来去自如。它愿意呆就呆着,看是我们被外物所盛满,但是,外物依然改变不来我们是“空”的心的本质。不以外物为转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如果没有了信仰,那和动物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虽然没有信仰不致命,但有没有信仰的区别是:一个活的是命,而另外一个活的是生命。就像是电影《肖申克救赎》里的安迪。
黑暗里,有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
我问:“你是谁?”
它答:“我是你的信仰......”
我泪目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