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讨论一个即无聊又严肃的话题:手机能否取代单反?
如果你是普通人,这话题确实比较无聊,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单反会不会被手机取代,他们一点儿不care,拍照就是为了share,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好看怎么来,手机不仅携带方便,分享迅速,更重要的是有美颜功能啊,现在的手机拍照功能自带的美颜效果甚至都用不着使用美图秀秀,所以作为普通人,手机的拍照功能足够用了。
但如果你是个摄影爱好者,想往摄影方面深造,讨论这个话题就很有必要了,特别是当你不知道该不该入手一台入门级单反时。
说起来也比较搞笑,就在前两年我还在讨论微单能不能取代单反,而今天我却又开始研究起手机是否能取代单反来了。数码产品更新如此之快,以至于经常给自己打脸。但不管数码产品怎么更新迭代,有个趋势始终是不变的,就是“从大变小”。回望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手机从大哥大变成了一块板儿,电脑从“一间屋”变成了一块板儿,而相机也从最开始的一个大木箱变成了一块板儿。 最古老的相机.jpg鲁迅曾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而我却发现,懒才是人类向上的车轮。
我们“懒得”走路,于是便有了马车、汽车、飞机;
我们“懒得”跟别人面对面,于是便有了书信、电报、电话、手机;
我们“懒得”写字,于是便有了打字机、电脑、平板;
我们“懒得”做吃的,于是便有了外卖
......
在手机普及之前,传呼机也曾风靡一时,但最终却被手机取代,为什么?因为传呼机其实并没有满足人们“懒”的需求,你收到一条信息后,还是得去座机回一个电话,这其实是两个独立的动作:接受信息,反馈信息,但手机却把这两个独立的动作整合到了一起,因此取代了传呼机。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能否满足人类一直“懒”下去的需求是评判产品好坏的一大标准,而这个标准特别适用于数码产品。
对于一个专业摄影师来说,拍摄一张作品通常需要三步。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前期准备包括开支预算、行程安排、人物沟通、道具安排、环境踩点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懒”不得。而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却是可以“懒”的。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如果在中期拍摄中构图、曝光、色调什么的都没问题的话,后期制作可能就省略点儿;而对于一般的摄影师来说,中期拍摄的作品可能不那么完美,那么后期制作可能就会多花点儿时间。但不管是谁,这两步操作通常都需要在不同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专业摄影师通常会使用单反完成拍摄,然后通过数据线将拍摄的作品连入电脑,再完成后期制作。但显然这两步操作可以放在一起完成,实现“懒”的需求。也许你现在会嘲笑AI芯片怎么将照片处理成了这副德性,但我却看到了拍摄与后期处理不断融合的趋势,我说的融合不是像各种滤镜那样,只是粗浅的融合,而是真正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融合,这种融合可能现在还不完美,但迟早有一天它会趋于完美。
写到这里,是否该下个结论说手机取代单反是迟早的事儿呢?显然还为时过早。那单反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大”才是优势
网搜单反优势一箩筐,什么单反成像好,画质清晰,宽容度高,景深效果碾压其他相机等等,但这些都是表象,究其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优势:光学变焦优势和感光元件较大。
先说第一个优势。要了解这个优势,首先得清楚什么是光学变焦,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无损变焦,什么又是双摄变焦。
先放一张图:
光学变焦原理.jpg光学变焦是通过改变镜头中各个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焦距长短与被摄物成像大小的关系。短焦时,被摄物成像小,但此时视角范围最大,随着焦距的拉大,被摄物成像的大小也随之加大,但视角范围也逐渐变小。视角范围缩小带来的好处是“浅景深”,即背景看起来很虚,但拍摄物很清晰。这也是拍浅景深效果要用长焦镜头的原因,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获得浅景深效果,这里不扯远了。
通过改变镜片的相对位置来实现成像大小,光学变焦其实是一种“物理的变焦方式”。镜头越长,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就更大,变焦倍数也就更大。
那数码变焦又是什么鬼?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没有焦距概念,它是将被摄物的影像直接投射在感光元件上,简单的理解就是没有通过透镜来放大物体,如果拍摄物体很远,影像就很小,又没有镜片来放大,怎么破?只能简单粗暴的通过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都增大。就像这样:
像素放大.jpeg或者是这样: 像素被放大.png
所以数码变焦产品通常鼓吹的是“所见即所得”,其实恰恰相反。是不是感觉又被忽悠了?说到这里,对数码相机画质赶不上单反的原因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但没有了“物理变焦系统”,带来的好处就是更加轻便、更方便携带了。
为了“懒得搬”,一部分“懒人”放弃了光学变焦,但又想要高清晰的画质,怎么破?只能在感光元件上下功夫了。为了弥补数码变焦的先天缺陷,聪明的人类又想出了另一招——无损变焦。本质上,无损变焦中的“变焦”两字跟光学变焦里的镜头变焦一毛钱关系没有。所谓的无损变焦,它主要是通过使用大的感光元件先获得高像素的照片,然后经过多次采样拍摄出多张照片,接着对这些采样照片进行加工、局部合成得出超高像素照片。你不是想要放大照片后无损画质吗,经过合成后的超高像素的照片,即使是局部被放大了,也能保留照片细节,但本质上还是合成的。
而我们的手机,现在流行的叫“双摄变焦”,其实跟“变焦”也搭不上关系,只是两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罢了,依然是数码变焦。
所以,只有单反的光学变焦才是真正无损的变焦技术。下次有人忽悠你XX采用了光学变焦,首先得看产品的镜头模组里有没有电动马达,能不能驱动镜片组前后移动,如果不能,都是瞎忽悠,你可以上去“打脸”了。
如何选择
那是不是数码变焦的画质就一定赶不上光学变焦呢?我个人觉得,那倒未必。随着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演变,各种算法的优化可以让这种差距变得很小,即使把图像放大N倍,人眼也感觉不到这种差距的存在。当然就现在而言,单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如果数码变焦真的达不到我们的需求,那是不是也可以在手机上弄个小马达来处理变焦呢?这个可以开下脑洞,其实我是觉得是有可能的,既然为了全面屏,VIVO可以把摄像头通过一个小马达来驱动,那为了专业摄像,手机内是不是也可以弄个可以自由伸缩改变焦距的镜头呢?
vivo.jpg此外,我们还可以制造出各种套镜来弥补先天的缺陷:
套镜.jpg 套镜2.jpg 套镜3.jpg
如果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手机拍照的原始动力就只是记录、分享,至于画质怎么样,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也许我们看不到它取代单反的那一天,但那又怎样?我的手机里有那些回忆就好。那些发黄的儿时回忆,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结婚照的画质好吧,你又看几次呢?你不愿意看,是因为那都不像你。
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不是吃摄影这口饭,我觉得用手机去记录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更好,与其去纠结画质,不如去发现身边的美!
平凡美.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