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晴朗的早晨,依旧是熟悉的道路,依旧是人来人往,依旧是看不到公共交通工具。
坚持了十多天走路+跑步的运动方式,今天切换成了骑车,以为会很轻松,但是没想到并不比跑着轻松,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这个道理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共性,其实只是自己的个性,取决于每个人的角度上的差异。
在听得到头条的新闻,每天这样听着,虽然说是新闻,但我更关注的是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因为总能从解读者的解读内容和视角中捕获到一些新奇的内容。今天讲到了一则考研的信息,引起了我的兴趣。说到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约为400W+,这个数字在18年的时候仅有280W+,而且较去年相比,也是增加了80W+。正好最近加入了大学的应届生就业一对一帮扶的群。发现群里的师兄师姐各种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躺的很平,明明他们应该更加主动的来求助于前辈,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还需要前辈去主动找他们嘘寒问暖,而且得到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出来工作,要不就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要不就是我要考公务员不想就业,要不就是我暂时没有工作的想法……诸如此类的回复,着实让人有些心累。可能这就是隔代人之间的代沟吧。所以今天早上听到这里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想到她解读的方向应该是说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大家纷纷挤入了考研的大军,但没想到的是她却分享的是考研的技巧。因为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考研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笔试是入学的第一步,还有第二步面试。笔试可能主要看的是基础能力的扎实程度,但是面试却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真本事,而且面试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问。于是就针对面试的技巧展开了论述。
有两个点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就是听了近百期的得到头条,每次的头条分享学到的内容,基本能顺着讲述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想到,但是这次完全没有想到;第二个是关于面试技巧解读的说法是面试更多的考的是智商,如果没有很高的智商是很难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的。因为前两天刚说了其实大家的智商是差不多的,但是听到这个解读之后,确实是有点惊讶了,所以其实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会得出来截然不同的结论。
其实,多一些角度,会有多一些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