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
由于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可惜他死了,这样朱标次子朱允炆就成为首选。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
朱允炆继位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朱元璋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地方上的一些大事以及军队调动,都要向当地藩王禀而后行。
藩王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心腹大患,使他常常难以入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正挟重兵虎视眈眈。
建文帝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实际上确实是做叔叔的夺了侄子的皇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建文帝一直视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威胁,然而他并没有果断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