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而篇》总结梳理(四)

《学而篇》总结梳理(四)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07:26 被阅读0次

    二、怎样学(上达)

    掌握学习方法:以学道、弘道为主,兼顾其他

    在学习方法上,《学而》篇认为,要以学道、弘道为主,兼顾琢磨领悟、实践练习、总结反思等其他方法。

    1、以学道弘道为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第十四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第十五章) 这两章指出了学习的宗旨,即学“道”、弘“道”,与“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第三十二》)相呼应。具体要做到三点:一是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重视理想追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把物质追求放在第一位,而是立足现实世界,怀有远大理想,把学“道”弘“道”、承担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吃好饭、居处安逸,并非“君子”活的目的。在儒学看来,人生是艰难而无可休息的。这就是“尽伦”或“尽人事”。只有“死”才可以休息,即“死而后已”。这种崇高的人生责任感,便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也就是孔门的所谓“学”。二是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慎言敏行。处事,注意及时弥补不足;论事,注意审慎,留有余地。孔子主张“行”重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第二十四》),扎扎实实去做,比只说不做或边说边做要好的多。儒学首先是行为、活动,《论语》全书贯串着的正是行为优于语言的观点,这便是儒学的基本精神。三是处理好贫富与乐道、好礼的关系,做到贫能乐道、富能好礼。处于贫困,人们往往会忽视礼节;生活富裕,有些人会骄横无礼。郑玄注曰:“乐谓志于道,不以贫贱为忧苦也。”孔子以此告诫初学者,贫能乐道,不因生计而忘记弘道;富能好礼,不因富裕而忽略礼制。

    2、注重琢磨领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第十五章)孔子认为子贡能够引用《诗经》中的语言来理解“贫而乐,富而好礼”,是反复琢磨、切磋领悟的结果,能够举一反三、以古鉴今,具备了以《诗》论事的基本素质。孔子以子贡为例,告诫初学者要掌握切磋琢磨的学习方法,培养察“故”知“新”的能力。

    3、注重实践练习。《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此章点出了三种实践练习的方法:一是学过的知识要反复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巩固知识,温故知新。二是向志同道合的人学习。《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是同门弟子,还是远方友人,远道而来,切磋交流,沟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岂不是人生乐事?三是做到求学为己,不知不愠。学习的目的是完善自己,弘扬道义,承担责任,回报社会。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他人的不理解,不抱怨、不忿恨,这也是一种实践学习。对那些其他既非同门、又非同道之人,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对自己的言行作为不理解,可能还有非议,又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孔子的态度是:做好你自己的事,而不要去抱怨他人。

    4、注重总结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四章)这就是曾子的成功经验之谈,是独家秘笈心法。朱子《集注》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此章告诫初学者要学会“反思总结”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总结反思,才能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结语

    这样看,《学而》篇中的十六章并非随意而为,内在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从个体、家族和社会不同层面,明确告诉初学者“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只有学会“为人”、“修己”,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学之为己”“学而为人”“学为君子”,从而为践行“修齐治平”的入世理念打好基础。这也是《论语》把《学而篇》列为首篇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个人之见,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准确,谨备参考,不当之处,敬请不吝赐教。当然,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维度,多种视角,多种方式来认识理解《学而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篇》总结梳理(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oj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