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观心庐医话
观心庐医话 |徐进缓益

观心庐医话 |徐进缓益

作者: 观心禅院 | 来源:发表于2023-10-29 07:46 被阅读0次

文|观心居士

汤药之饮法,宜缓不宜疾。

譬如饮酒,若骤进疾饮,烈气骤贯于胃,则胃气莫有不伤者。故饮时宜徐徐而嘬。

疾进暴饮之伤,虽可一时得复。然于人衰弱时暴饮疾进,则有大病、骤猝之患。

凡调养补益,汤药亦同是理。为图省事一饮而尽者,半为得益,半为得害。

又是理不应拘泥。譬如阴虚火旺渴极不耐者,即令其人疾疾暴饮黄汁三碗,亦不为害。

又是理皆以正确剂量法度为前提。

此之剂量法度,涉题有二: ① 药物饮片剂量。此是剂量主要意义。② 汤汁用水量。此是剂量次要意义。

药物饮片之剂量法度,若到高妙精微,则应一厘不差。何等药物于何种病情之下,何种药物配伍之下,皆有精微法度。

医道若不通明,便于此则难解。

汤剂加水量为次则,然亦为要则。

其次处在于:加水至一定度量后,即令水量更多,亦不影响疗效。比之饮片剂量,水量之审,名曰次则。

绝大多数人认为加水量多,势必影响疗效,乃至无效。这是一种极其错误之观念。

有相当多患者在煎药时,将汤汁浓缩再浓缩,仿佛汤药不浓缩,便不能起效。此亦乃极其错误观念。

若地黄养阴药,不宜浓缩,亦不宜寡淡。最宜多加水量,不废药根,初时寡淡,待二日三日,其汁渐浓时,乃最宜服。期间应复煎沸。

若人以为应用大剂量饮片,令其味浓,当日即服。则是人浑不知法度二字。此为药家门外汉。其法惟害无益。

黄汤之制,乃养阴药法必知。不知阴者,不谓明医。

地黄适度,则本阴无寒。药法若配制不当,则能生寒。故地黄以其本阴性,宜二三日服。

若其他种种寒凉湿品,则不宜隔夜服。若附子等火药,当日服用隔日服用,悉无所谓。然为防其气过当,火药皆宜当日服用。若欲待二三日时服用,应除去药根,独留纯汤。期间亦应复沸之。

水量于制汤之要处在于:凡现饮汤药,常宜淡制,不宜浓缩。浓制浓汤者,亦半受其宜,半受其害。

若壮火生阳法、阴阳既济法浓汤浓制,则三分受其益,七分受其害。

入五脏药,若浓制之,其所益害,亦在五五、四六之间。

世人不解是理,纵令多加嘱咐,须淡制淡服之,亦不能遵守。其不知汤药若淡制淡服,则害益常为八二、九一,乃至于全益。

相关文章

  • 观心庐医话 | 何谓阴阳

    文 | 观心居士 观心居士所创立“既济门”一脉医学体系宏大,被誉为“小内经”。在此先从人身“ 阴、阳、精、血、气...

  • 观心庐医话 | 发烧原理

    文 | 观心居士 发烧分寒病发烧、热病发烧。我们立足于当代生活环境下来看,热病发烧极其少见,几乎仅见于幼儿。 幼儿...

  • 观心庐医话 |医易之异

    文 |观心居士 最近无暇顾及医学方面。今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有位河间金栋医生在破斥“医易相通”之说,我深以为赞。 中国...

  • 中医与情绪探究(一)

    文/ 观心居士 《观心庐医话》云 : “真火生真阳,真阴生真水。” 人身最理想的状态,是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当人...

  • 观心庐医话 | 药法从心

    文 | 观心居士 有问《伤寒》不同于《内经》,此话何解 ? 答:《内经》代表医理。《伤寒》代表方法。从方法入手,并...

  • 观心庐医话: 血气要义(一)

    文/ 观心居士 人通身血气之根决,在于阴阳。若血不足,一定是先由阴阳的衰变所造成;若气不足,也一定是先由阴阳的衰变...

  • 《观心庐医话》: 济肺真义

    文 | 观心居士 人的左肺,真阴主之。 人的右肺,真水主之。 人身真火若壮、大阳若充,则真阴得运。真阴生真水,真水...

  • 观心庐医话 | 生机大药

    文 | 观心居士 人类之疾病,皆乃业力之体现。 一切医学手段,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有用。人类的一大愚昧,就是过分...

  • 观心庐医话 | 肺气通论

    文 |观心居士 人身健康之态,是真火伏于下,真水济于上。此是人身阴阳充盛的状态。人之阴阳充盛,则人五脏三焦,升清降...

  • 观心庐医话 | 寒热正调

    文 | 观心居士 世界上的病,若分门别类,应分为伤寒门(含温病)与慢病门。 慢病调养的至高心法,在正养阴阳。伤寒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心庐医话 |徐进缓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om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