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太了解我们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状态了。
听丁老师的讲座印象深刻的是两点。
首先是课标。很惭愧,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了,语文课标从来没有安静的坐下来好好研读过。21年的新课标已经新鲜出炉,11年的课标离我还很遥远。丁老师非常幽默的说:当我们没有疑问的时候,课标是无比正确的课标,但是它是它,我是我!”我默默笑了。
之所以没有认真研读过课标,丁老师分析的一针见血,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教学困惑。拿到一篇新的课文,素读几遍课文,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教参及各种语文资料,开始当搬运工,再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一篇课文的教学就算结束了。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去认真研读教材,研读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什么,丁老师又明确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反思我的教学,拿到一篇新的文章,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篇文章我要教会学生哪个知识点儿,要训练学生的什么能力,这篇文章学完以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教下来,我讲了很多,但是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丁老师尖锐的指出:“课堂要聚焦,老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其实等于面面不到。一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想教什么有什么,教学点非常多,比如朱自清的《春》,教一周我们能教,但教一课时两课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就要认真思考要教给学生什么。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价值的确定,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也是我们的学科特色。”
近几年,也刻意学习名师的教学设计,把名师的课堂实录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比如上学期教研组常规听课,在语文湿地上把我们县教研员孙老师的《词四首》整合课原翻不动的搬运到自己的课堂上,但讲过去,过一段时间就又忘了。丁老师又利剑拔出:“因为思考少,认识的高度不够,深度不够,没有自己思考的东西,你就是一个搬运工。”
三个小时的讲座听下来,我告诉自己:
今后的教学中,我不要再当搬运工,要俯下身子去思考,认真的研读教材,教材编写说明,教参,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产生自己的教学困惑,能去翻开课标找答案。对于名师的教学设计,要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训练了学生的什么能力,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教学活动,而不用那样的活动。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是设计了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的。。。。。。
语文教学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说一声:感谢丁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