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伯凡日知录,伯凡老师说,我们要学习水的思维,而不是岩石思维。
水的思维是善下无形。没有对错,适应任何环境任何容器。
岩石思维就是棱是棱,角是角。只讲对错,不分立场,不讲人情。
可是很多时候,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包容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胜过世界上的任何大道理。
话又说来,有些讲理的地方,必须要用岩石思维,有些讲情的地方必须用水的思维。
老师在课程里举例了一个夫妻共度十周年的案例。
一对夫妻,决定在结婚十周年的那天好好庆祝一翻。于是两人在一个月之前就做好筹划。
等到十周年那天,丈夫早早的到了约定好的酒店。妻子也提前了一个小时出门,结果妻子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半个小时。
这个时候,如果丈夫是岩石思维,看到妻子迟到,联想到过去妻子的种种迟到行为,心中难免不快。
于是开始翻旧账,控诉妻子的迟到行为。丈夫说的可能都是事实。此时,原本还满满愧疚的妻子,听到丈夫的指责后,立马开启模式防卫。
于是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说着离婚的话就脱口而出了。
如果此时的丈夫是水的思维,面对妻子的迟到,他可能会比较贴心的说一句,路上很堵吧,你一定特别着急。
听到丈夫这么说,本来就愧疚满满的妻子,因为丈夫的理解,可能极尽温柔,一场温馨的十周年庆祝拉开了序幕。
不同的思维,面对同一件事,处理的方式不同,结局也会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