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孩子的天性有多重要?爸妈会辩识它,童年将成为一生的幸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孩子的天性是什么?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的答案是,想象力不用培养,作为父母你不去限制破坏,不对孩子发脾气就是培养了。
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她喜欢去探索这个世界。作家尹建莉曾在她的书中说过她女儿的故事。园园在两岁的时候,拿着画笔兴致勃勃的画着,她能接触的东西。
开始是落在童话书上,然后就上了他爸爸的书、日记本及她们的影集。
后来还往家具上画,她告诉园园不可以这样,并赶快把家具擦干净了,有的擦不干净,也不会因此责骂她。
有一次搬新房子,她给园园在客厅预出一块白色的墙壁,专门告诉园园这是给她画画的地方。
孩子听了很高兴,后来领居来她们家玩,看到墙壁上的涂涂画画非常惊讶。这她都能忍,要换了一般人,早就发脾气了。
而尹建莉不但没批评园园,反而饶有兴致地欣赏她在墙面上的“创作”。
她曾说:“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很听她的话,所以已是小学生的圆圆也学会了“听话”。”
可见,一位合格的父母,不会去阻止破坏孩子绘画的天性以及想象力。有耐心的家长会辨识孩子的天性,给她犯错探索的权利,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去适应未来的生活。
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保护好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一个能尝试,能犯错的童年。
2、为什么要保卫孩子的天性?
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给孩子增加“麻烦”。
我们从小就听过宋氏三姐妹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是宋霭龄小时候的故事。
宋霭龄12岁之前非常贪玩。做事毛手毛脚,不是碰翻了盆子,就是烫伤了手脚,以致母亲教授了几年“女红针线”,她还是一技无成。妈妈认为她不成才,严厉批评。
但宋爸爸长期生活在美国,喜欢吃西餐,更喜欢美式教育,崇尚自由。她认为宋霭龄天性活泼,不喜欢中国的男尊女卑没啥稀奇,宋爸发现宋霭龄性格泼辣活泼,喜欢唱歌。
宋爸从后院把宋霭龄找回来,看到她的惧怕眼神,便安慰她说没有什么,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今后只管放心大胆地去玩,母亲今后不会再勉强你,为了打消宋霭龄的疑虑,他把霭龄抱起来亲她的脸蛋,又挠她的胳肢窝,只挠得霭龄满院子跑,其他孩子看得哈哈大笑。
她同父亲一起相处的时间最多,受父亲影响最大,两人的志趣也最相投。宋爸喜欢唱歌,他的嗓音纯美洪亮。霭龄显示出和父亲一样的才能,宋爸爸常常教她唱歌,因此宋霭龄更加喜欢音乐。
在这个欢乐的家庭里,宋霭龄继承了父传——唱歌。宋爸认为传统的“三从四德”是对民主教育的反叛,因此竭力抵制。他教育孩子们要自食、自力、自信、自强,树立男女都一样的平等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正是在宋爸爸的保护之下,宋霭龄的兴趣—唱歌的天性和活泼的性格才得到全面发展。
由于童年探索的铺垫,宋霭龄的认知基础反而很厚。宋爸爸发现她兴趣,不但没批评她,反而饶有兴致地欣赏她唱歌的天赋。
换句话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
也许恰恰相反,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人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生活中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现实生活。
所以,保护孩子的天性很重要,爸妈学会识别它,孩子的童年将一生幸福。
而孩子回报你的,往往是无法以价钱衡量的才华和丰沛的情感。
3、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
成年人常常受制于经验和束缚。想象力不丰富很难在培养孩子天性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孩子本身就拥有丰富想象力,建议别以自己有限的视角,限制孩子的发挥。
因此,在保护孩子天性方面,我建议坚持“少就是多的选择”。那具体怎么做会更好呢?下面有两种说法对比:
琳琳是个可爱的小学生,过年的时候积攒了不少零花钱。开学时,她把所有零花钱拿出,和同学到商店买了个新书包。
她拿回家的时候问妈妈:
“妈妈,你看我的新书包好看吗?”
说法一:积极的回应孩子
琳琳妈想了想:这是孩子第一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不能打击她的自信,于是就顺着琳琳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
琳琳妈说“琳琳买书包啦?你喜欢这个颜色呀,妈妈认为好看。因为这是你第一次把钱拿去买了有用的东西。”
说法二:负面的打击孩子
反过来,如果琳琳妈不尊重琳琳的选择,打击孩子的自信,严厉斥责说:
“你哪来的钱买书包?”
“怎么自己就去花了,买这些用处不大的东西,家里不是有书包吗?”
上面两种你认为哪一种语气更好?孩听后更容易接受?
上面两种正负面的回应说法,是检验你的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她提供了一个放飞成长空间,也跟你对事情的认知有关。
如果你知道孩子的自尊比一个书包更重要。知道一次大胆的尝试能让孩子获得一种选择和探索的兴趣,就会知道一笔零花钱被孩子花掉了,有可能比它放在存钱罐里更有价值——这样想的话,心中就不会有不快,也不会发脾气了。
所谓“少就是多”的原则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以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放纵”。
放纵教育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放纵”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希望你也想要成为孩子人生重要的第一老师,不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第一个跑出来否定谴责她的人。
【话题讨论:“你对保护孩子的天性这件事情,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专注我分享更多育儿妙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