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英从许老太嘴里得知了家里的状况,得知了自己的丈夫的状况有些心态,她想回去。许老太告诉她再等等,等等看她婆婆搬出去再说。许老太还告诉凤英,吃一堑长一智,日后再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再不可寻死觅活了。自己的日子掌握在自己手里。
凤英的家里还没有太平,大儿子铁棍劝她搬出去自己住,婆婆死活不出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含辛茹苦的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该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凭什么让她出去,哪有有了媳妇忘了娘的道理。二儿子也知道自己娘刁钻蛮横,也不想接娘去自己家住。
时间在一点点的消逝,没有更好的办法,兄弟俩商议后,一家一个月轮着照顾老太太,这样都能清省些。老太太先去二儿子家住,老大好把凤英接回来缓和一下矛盾也修复一下夫妻感情。
日子就这样互相将就着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婆婆的二儿媳妇是个厉害角色,和婆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次婆婆快到去二儿子家的时间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发愁,饭量也少了,这些大儿媳妇也看在眼里。
大儿媳妇是个善良贤惠的女子,没想到婆婆差点逼得她自杀,她心虽已凉但并不记恨,她觉得婆婆是经历了太多的苦,她觉得婆婆不停地索取也是为了报复她以往逝去的岁月,她不想和婆婆计较。婆媳二人话虽不多,凤英还是默默地对婆婆好,有一点好吃的自己和老公宁可不吃也要留给婆婆,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慢慢婆媳关系会好的。
一晃八年过去了,凤英有了两个儿子。婆婆在二儿子家生病了二儿媳妇不管,她会跑来找凤英,凤英二话不说领着抓药领着看病。
也许是凤英的善良感动了天地,也许是婆婆的癌症让她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婆婆在大儿子家开始变得不再挑食不再找事,有啥吃啥,还时常把儿媳妇给她端来的肉自己放碗里两块后剩下的都端给孙子吃。唯一没变的是婆婆一快到去二儿子家时就开始发憷,有些发呆。
婆婆第二天又要轮到去二儿子家住了,她打开自己的柜子,拿出一件绿色的手镯,递给了凤英,说这是她出嫁时她的婆婆送给她的,就传给凤英了,让凤英以后再传给她认可的儿媳妇。凤英有些意外,婆婆也没在说什么,凤英收好沉甸甸的手镯,让婆婆放心。
第二天,到了去二儿子家的日子,婆婆没有像往日一样拖拖拉拉,拖到后半晌,她吃完早饭,就收拾东西说她先过去了,告诉孙子她箱子里的奶粉和零食都拿出来放在箱盖上了,记得吃。告诉凤英以后照顾好自己,少生气。
婆婆到了二儿子家的第二天一大早4:10分左右,一阵急促地敲门声把凤英两口子吵醒了,是二弟。二弟急切的跑来找大哥,告诉大哥:“娘上吊了。”铁棍听了弟弟的话,怔怔地愣在原地,凤英也呆住了。邻居们各说纷纭,有说婆婆受不了二儿媳妇的气,活受罪还不如死了了事。也有说大儿媳妇就不能将就将就就让婆婆住在她家还能活几年。
舆论渐渐变得一边倒,大多数将婆婆的死归到大儿媳妇不能将就婆婆,把婆婆逼到二儿子家,逼死了婆婆……
善良的凤英渐渐地崩溃了,她想不通,为何人言如此可畏,她婆婆临走前把手镯传给了她,说明婆婆最终认可了她,为何在邻居嘴里,成了婆婆都主动给她认错了她还把婆婆赶走,把婆婆逼死。苍天哪,公理何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