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通过Chris的例子,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好批判性分析文章。
Chris的电影学习课程要求,每周写作一篇文章。课堂上会放映一部电影,课后有一些阅读材料,然后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与阅读文章中的观点对比等,文章在下周一需要提交。
周一——剩余1周
Chris找到了一个模式可以效率最高:周一从课程大纲中挑选一些阅读材料,周二到周四阅读材料,周五让想法发酵,周六写大纲,周日写作和修改。
周一Chris从课程大纲中看到有4篇阅读材料,他发现只需要挑选2篇阅读就足够用于写作了。在快速浏览简介的时候,他挑选了2篇观念相反的议论文:一篇喜欢这部电影,一篇讨厌。这样的相左观念的碰撞通常能够为分析性写作提供很多思路。
周二——剩余6天
Chris读完了第一篇文章,是一本书的节选,有点难度。他认真的用笔记本电脑做了笔记,采用“问题/论据/结论”的结构。
周三——剩余5天
Chris这次学乖了,他专门在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拨出了2个小时用于阅读。
周四和周五——剩余3-4天
Chris这两天不需要考虑作文,因为有其他课程需要花时间。
周六——剩余2天
在下午,Chris打印出了他的阅读笔记。他的习惯是,在寝室里重读这些笔记,然后步行最远的线路到图书馆,在路上考虑作文的架构。他认为自己更认可喜欢这部电影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电影的技术方面,比如用光和剪辑。Chris同意这些关于技术的观点,但他也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台词。他后来发现是这部电影混合了利于,老派用词等,这看上去像是观念的有趣延伸。
Chris到达了他最喜欢的角落,图书馆的暗角,他拿出笔记本电脑,列出了整篇文章的纲要。他决定用经典的作文格式:
- 2篇阅读材料的概述
- 不赞同文章中,自己同意的部分,和不同意的部分
- 赞同文章的更深入描述
- 加入自己对于电影对白的感受
- 结论
他的下一步是将阅读中的引文加入大纲中,然后提前写了序言,为明天全文写作打下基础。
周日——剩余1天
Chris通常在下午开始写作。有了写作大纲,写作变得很轻松。
总结,Straight-A学生并没有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但是仍然得了A,为什么?因为他把阅读和思考分开,把思考和写作分开。这样可以产生深思熟虑的论点。在周三阅读完材料后,Chris有2天的时间让想法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发酵。在周六他开始思考文章大纲的时候,材料已经被充分消化。完成文章提要和大纲的写作后,Chris还有1个晚上的时间可以仔细琢磨论据,当他周日坐下来写作的时候,文章的核心部分其实已经被反复思考过很长时间。
总结:
- 寻找一个有趣的让你兴奋的话题;
- 展开论题寻找的历险
- 寻找不同观点
- 像机器一样研究搜索
- 写出有力量的故事
- 向专家咨询
- 不要带着厌恶去写作(周一到周五不写超过3-5页,周末不超过5-8页)
- 不停调整,不要固执(修订需要3步:1,在电脑中阅读你的文章,确保论点清晰,修改不够流畅的地方;2,大声朗读打印出的文章;3, 最后再快速过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