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世界的法则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竞争者,设法生存下来。然后,成为一个强者,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产生价值。”
01
—
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天,我们都有同样一个观点:
就当下的形势来说,这边和太平洋对岸的竞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未来对岸不管是谁“上位”,不会改变本质,最终走向也将是竞争模式。
其实,当下不仅是“部落”和“部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早已经白热化了。
大到新能源汽车,小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少行业都在拼命“内卷”。
但这种大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改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做好必要的心理预期,尽量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了。
就比如说我现在的工作:当一款成熟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短期内无法再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时,
我会积极地从微创新和持续改善上下功夫:让用户体验再好一点,设计再人性化一点,界面再美观一点...
然后通过一个一个的版本更叠、一次一次的微小迭代、一分一分的持续改进,建立起比竞争对手多出的那么一点点优势,让产品的生命力能延续下去。
02
—
其实,我的人生也是如此--一路走来,充满着竞争。
不管是跟别人竞争,还是跟自己竞争,甚至是带领自己的团队跟另外的团队竞争。
没有竞争就不会成长,没有成长就体现不出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价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从学校走向工作,摆在面前的第一个竞争就是学历。
因为,在很多招聘人员的第一印象中,学历就是面前这位应聘者,过去十几年学习的总结证明,
有了好的学历,很多职位就会对我敞开,我也就获得了一个先发优势。
所以,在高考这种相对公平的机制面前,去除其它因素,
唯有努力学习,获取好的文凭,才会让我走向社会时拿到第一块敲门砖。
再继续往下说。
在学校里,即使学习上有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不会太明显。
但到了社会上,随着学识逐渐转换成能力,能力创造出价值,
价值又兑换成金钱与地位,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这也提醒了我,到底能不能接受那种稳定、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生活?
如果能接受,那问题不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
如果接受不了,那就要想办法去竞争、去搏一搏、去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
03
—
最后,总结一下:
正确看待竞争,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做产品就需要充分竞争,把产品和服务细节都做上去了,对消费者反而是好事。
同样,对我个人来说,没有竞争就不会成长,没有成长就体现不出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价值。
商业世界的法则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竞争者”,设法生存下来。
然后,成为一个“强者”,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产生价值。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碰上新东西,愿意去学习,愿意去了解,愿意去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