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国大典》教后感

《开国大典》教后感

作者: 风聆梅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9-10 19:09 被阅读0次

    《开国大典》是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 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的第三篇 文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篇文章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激动自豪、欢乐无比的心境。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 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之后写了天 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景;再之 后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终讲了游行 队伍。全文共1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让学生接收,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决定展开多种教学方法来学习这一篇文章。

    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我让孩子们整体浏览课文,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接着我将按照典礼前会场布置、群众入场、阅兵式、群众游行的顺序进行教学。接着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和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来概括出大典的特点:庄严隆重,然后一直始终以中心词“庄严隆重”来体会大典的盛况。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让他们看视频、用PPT课件、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我发现,多种教学手法的运用效果不错,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全程参与进来。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紧扣学习目标,注重渗透课外知识,比如:人民群众为什么那么自豪激动和无比开心? 然后看相关资料来理解之前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时他们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来体会他们如今翻身了,可以过上当家做主的日子了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批注哪些句子、短语、词语能体现大典的庄严隆重和群主的激动自豪,再通过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这两个知识点。

    最后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们找文中哪些是点的描写?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面结合?理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不但加深对课文理解,再次感受大典的庄严隆重,进一步体会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感,而且加深点面结合这种写法的运用和好处。

    上完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因为《开国大典》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远,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找一些资料和视频给孩子们看。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开国大典隆重的场面,同时让他们时刻结合艾瑞德学校艾运会、六一文化周的会场布置、参与人员、过程、闭幕式等场面来理解课文所描写的场面,进一步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同时开通他们的听觉及想象,听课文范读的时候要求他们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跟着文字到课文描写的场面中去看,去想,努力使原文字成直观形象,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运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聚,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绪发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摸索,发明新的形象,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化作了逼真的情绪在心中涌动。这节课,我在为我学生精彩的表现鼓掌的同时我也在反思: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情势,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能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国大典》教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od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