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感悟

作者: 颖_8cb6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3:43 被阅读0次

    学生时代末期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在这个末流本科学校,大学读了三年了,基本专业课基本全靠自学,许多老师都是网上下载PPT或者直接把词组和课文打上去给学生,一股脑儿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鸭,如果对比初高中填鸭教育来说,他们至少还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有敬业态度啊,而大学这次填鸭教育填的真是又没态度又没技术。

    幸亏坏老师很多,好老师还有,虽然凤毛麟角,但是总归还是有的。shelly和杨勇老师算是两个,其实统共算起来,大学教的十几个老师中,我觉得只有三个才符合了好老师的标准,一是大二时候教专业课的shelly,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接受好思想好知识,其次是大二时的Neil,标准发达国家授课方式,有技术也有内涵,学到了鉴赏电影和独立思想的方法,三是如今大三的杨勇,也是偏思维为主,以教会学生方法来举一反三,教会我们critical thinking和思维结构。其实我们对好老师的标准也不高,无非就是讲课至少能让人听得懂,有互动一点,别自说自话,还有能让人学到一点点东西也好,可是,这种末流本科大学教育真是把教育质量都拉低了,哈哈哈。

    勇哥课上的笔记

    虽说是末流大学,却也是我们千军万马踏独木桥努力拼搏而来的。在四线城市的边角小县城里,出个末流本科生都挺不容易的,更何况那时起早贪黑的读。其实教育资源分配真的看阶级了,我家在那边角小县城也算很不错的家庭,都是公务员,教师,校长,甚至局长,书记之流,但是还是得千军万马起早贪黑地拼搏,而北上广深,你光光有个户口,就已经可以筛掉许多外地人了,更何况经济条件(请好老师,好机构,去好学校),家庭环境(能至少立足北上广深,除了本地人,就是(付出很多年努力站稳脚跟的)外地人,当然这指的不是社会底层人士,而是所谓的——中产阶级。我这么说也不是什么歧视,只是社会所存在的客观事实。经济条件,是生存必须条件,不是生活,是生存。所谓中产阶级,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就是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稳定的心态。因而,中产阶级是最希望社会稳定的社会阶层。当然,稳定的收入不能太少,一般来说,税后家庭年收入30万元是下限,而且,可灵活支配收入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每月收入缴了房贷、车贷、小孩学费、补习费后所剩无几的“房奴”、“车奴”、“儿奴”没有资格跻身中产阶级的行列。这就已经是一个对于许多人来说相当高的门槛了,基本上,在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只有一线城市有车有房,而且还不是负债的车子房子的人,年收入也是30万以上,然后可以负担起孩子庞大的教育费用和老人医疗费用的,才能算是中产阶级。对于发达国家中占比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中国需要走的路还太远太远。而教育资源,机会成本也是稀缺的。我希望,如果以后我有孩子,也希望他定居在大城市,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见识过大世面,而暑假寒假希望他在故乡的大自然中玩耍嘻戏,既上得台面,也享受生活。当然,这些东西,可能我拼尽全力也可能做不到,但是,至少拼搏吧。

    否则,我真的不希望他像我一样,起早贪黑,却还是末流,没见过世面,跌跌撞撞,慢慢才懂得人情世故,各种世面。有一个好的平台,不说起决定性作用,但至少,它是你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筹码,指引你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见解。

    难怪前几年,有个高考状元说,我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我的努力,还有我的家庭。也难怪现在越来越多,“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何尝又不是社会的问题呢?当然,教育资源调配不均匀这样的问题是全世界都有的,只不过,中国现在愈加明显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教育的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o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