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组图片,你是否依然胆战心惊、心有余悸?今年暑假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河南人民深受其害,也让我们感叹自然灾害面前人的无能为力。
小说《桥》讲述的就是山洪爆发后,一位老支书将村民安全送过桥的故事。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桥》这篇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
请这两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豹子
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他们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结合文中插图体会想象,身处这样的洪水中,我们会怎样做,文中的主人公老汉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深切体会这场洪水中人物的感受吧!
二、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村民的恐慌
上节课我们找到了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1.第一个句子,两字短语要读的短促而有力,读出暴雨的凶猛,突出紧张的氛围。
2.读第二个句子,要让读者感受到洪水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3.三四句,读出洪水的奔腾、上涨和狰狞、可憎。
五六七八句,读出洪水令人胆战心惊。
从大家的朗读声中,老师感觉到这场洪水越来越猛,死神在步步逼近。如此可怕的洪水,无情的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文章中的村民又是什么反应?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从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这三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在慌乱中逃生,这时,只有一个人例外——老支书,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看面对可怕的洪水,他有着怎样的表现。
三、品读鉴赏,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请默读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能表现他特点的词语,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默读最好的姿势是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一只手拿着笔,随时批注自己的感受)
1.大家都找出来了吗?请你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是对老汉的神态描写,老汉用坚定、威严的目光“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是村民坚实的靠山。
你感受到老汉的什么特点?请你:沉着冷静、镇定从容。你可以读出老汉的镇定从容吗?嗯,镇定又威严,“声情并茂”四个字送给你。
2.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
请你:“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让群众走前边,体现了他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品质。这里的话语很短,却用了三个感叹号,表明情况危急,必须有秩序。
仔细观察,想想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来,别怕说错,谈谈你的感受。要读的干脆,响亮,有力度。很好,请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3.危难时刻,作为党员老汉心系群众,你还能找到哪些句子是描写老汉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你还找到了“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一处是对老汉的动作描写,用到的动词有哪些呢?冲揪吼推。几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老支书。
总结:回顾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我们知道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是一位镇定自若,心系群众,坚持原则,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故事最后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当我们知道结尾时,回过头再看他对儿子的那一“揪”一“推”,如果把角色身份直接带入这两处,让我们读一读对比一下。
原文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伴随音乐,朗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3.故事结尾木桥已被轰然冲塌,为什么文章还要以“桥”为题目?
你们说的真好,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是一座责任之桥,是一座希望之桥,是一座用血肉筑起、坚不可摧的桥。
在可怕的洪水面前,老汉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安全过桥。木桥塌了,如山的老汉牺牲了,但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责任,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之桥。这座桥将永远印刻在人们的心中!(完成板书)
总结:学习小说就要像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关联环境,在具体的情节中感受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课下,请你运用所学方法阅读高尔基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