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快思慢想] 学术Vs应用,思维Vs情绪

[快思慢想] 学术Vs应用,思维Vs情绪

作者: 丹思心舞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23:49 被阅读0次

    文 | 丹思心舞

    有感于今天看的一段抖音视频(文字稿见分割线下)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志于成为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但是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冲突,个人要建立开放的头脑和心态,不局限于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消融内在和外在的冲突,获得更好的成长。

    在一些工作领域,学术和应用可能会有衔接上的冲突,但那只是认识的曲折发展过程的呈现。在思维上,学术思维元素应该向应用渗透,以提升对于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我参加心理咨询的一些督导会学习,涉及到一些学术和应用之间的矛盾,但是我挺认同一位督导老师说的,你们如果做不好学问,做咨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今天看的这段2分钟抖音视频提及的是面向跟自己的既有观念相反的情形,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对某类言论和观点第一反应是特别认同、百分之百接受,也是要小心的,道理是一样的。

    延展一点联想,我们还需要对思维、认知与情感、感受加以区分。如果我们在特别强烈的情绪中,就好好看向情绪,体验情绪,与情绪共处一段,避免用过多理论来干扰这种觉察。过往的认知会影响情绪,强烈的情绪又会阻碍理性思维,新的认知在当下安静的觉察中产生。


    心理学者梁松松的抖音小视频,文字整理如下:

    有人说想学习心理学做一些学术型的工作,先给大家做一个心理测试,先评估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做学术型的工作。我先给大家读一段西方古典主义哲学大师在读完《论语》后的一段感言。在读的过程中,大家捕捉一下自己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阅读《论语》,结果呢令我大失所望。中国的国教儒家本质上是缺乏思辨、充满虚伪道德的皇帝宗教,它并不属于哲学范畴,不具备严谨的逻辑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熏习儒家经典的中国,不可能产生智者,只会盛产伪君子。”

    以上这段话是黑格尔写给好友谢林的一封信中的内容。在你听这段内容的时候,如果你感受到的是被冒犯,甚至很愤怒,并断言黑格尔不懂中国哲学,才得出这么低级的结论,那么你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并不适合做研究型工作。

    因为开放的头脑第一要求,就是如果你听到了一个和自己过去坚信的东西完全相反的信息,你的反应不应该是去攻击别人或者是反驳这个信息啊,而应该是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得出和你完全不同的结论。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最后,他的证据指向哪里,你的认知就应该走向哪里,而不是极力证明别人是错的。

    所以常常自我怀疑,不断地去理解和自己过去坚信的认识相反的观点,是学术性工作的第一素质。我想这也是在生活中检验一个人头脑是不是足够开放、还有没有进步可能性的一把重要的尺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思慢想] 学术Vs应用,思维Vs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rq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