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的这段历史是比较熟悉的:公元960年,赵匡胤受命前往北方御敌,大军在一个叫陈桥的驿站休息,那天赵匡胤喝醉酒不省人事,第二天,等他醒酒后,身上穿上了黄袍。书中说这是他手下的人替他穿上的黄袍,赵匡胤并不知情,史称“陈桥兵变”。
关于这段历史其实有许多疑点,但总体来说,赵匡胤不知情是假,那只是史料中所说。要说不知道,怎么就有现成的黄袍呢,这可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提前制作的。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赵匡胤在称帝这件事上其实早就有所准备,只是他让史记官不能说而已。
说起陈桥兵变,其实并不是赵匡胤的专利,其实在他之前的几十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陈桥兵变”。可能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并不被人所知而已。
故事还要从后唐说起,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不久便发生兵变。926年,贝州(今河北清河)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派李绍荣前去平叛没有成功,后面节节失利。于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派李嗣源前去。李嗣源到了魏州城下准备次日攻城,但当天晚上,李嗣源的部队就发生了兵变,竟然联合起叛军一致推荐李嗣源称帝(帝河北)。这是不是和后来的陈桥兵变有点相似。
李嗣源当然不答应,万般推辞,但哪受得了部队的热情呀,只好勉强同意,但约法三章,说自己不是为了称帝,而是清君侧。可能成功者(帝王)的历史都是这么写的吧,怎么和赵匡胤一模一样呀。都是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被迫当上皇帝的。
其实他们的这些真实想法已经不是后人所去研究的了,无论谁登基,只要为天下苍生带来希望就是好皇帝。而无论是李嗣源还是赵匡胤,从他们称帝后的所作所为都是众望所归的圣君。
李嗣源是一个大老粗,只会带兵打仗,大字不识一个,连奏章都需要有人念给他听,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在五代十国那个坏人遍地跑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皇帝确实是不容易的。
可惜的是李嗣源年龄偏大,只做了7年的皇帝就没了,而他的儿子们都没多大出息,在他死后又回到了争权纷乱的局面,令后唐并没有重新崛起,犹如昙花一现。这正是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在总结前世的经验基础上励精图治、实行改革,不仅又一次恢复了大一统局面,而后还让大宋延续了几百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