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来就诊,陪同的是她的老伴儿。
当时,她的右臂半弯着在身前,一坐下来,就开始描述自己从骨折至今的种种经历。
医生问诊时,我恰好在旁边,原来是右侧的手腕处骨折了,现在基本是僵硬的状态,失去了活动能力,希望接受康复治疗。
听她的描述,结合她的影像报告,我便捉摸起她的治疗方案。
五分多钟过去了,她话风一转:“医生,我这边肩膀疼,都举不起来了,你看看怎么办?”
最终,她的要求是做右肩的康复治疗,而且只选择单一的手法治疗,不配合其他任何辅助治疗。治疗次数的要求也只是一次。
我向她再次她确认:“你的手腕不做做治疗吗?骨折已经愈合了,现在是很好的康复期。”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用了,我自己活动活动就可以了。”
看她态度如此坚决,对于我的唠叨还流露出些许反感,真为她感到遗憾,因为我断定她的手有很大的康复价值,当然不能恢复如初,功能活动却可以有很大改善。
图片来自网络然而她的表情似乎在说:你再多说一句话,我就马上甩手走人了。
于是我不再坚持,毕竟来日方长,在以后的治疗中,说不定我可以说服她接受我的意见。
第一次治疗中,她始终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却不时地冲她的老伴儿喊:“老头子,你干吗呢,过来,快过来看着,回去你要照着样子给我做。”
老人家配合地不停看着这边。
她是要老伴儿学习我的手法,回去帮她治疗。我想着这是在为难老人家啊。
图片来自网络她走的时候看起来对我倒是很满意,却也没有说到下一次复诊时间。
我心想:不会就让老伴儿看一眼,回去真就照葫芦画瓢吧!这也太小看我们的专业性了。
还好,她辜负我的期望,又来复诊了。
不过,这次,她招呼老伴儿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反而更甚。20分钟里,她叫了三次老先生,有意思的是,老先生兴致缺缺,坐在三米以外,全程闭口不言,目视前方。听到她的招唤,才转头瞥一眼。
被叫得烦了,老先生怼了她一句:“人家是专业的,这是我能看一眼就学会的吗?”
我在心里为老先生点赞。
不是我傲骄,毕竟术业有专攻,这些手法,这些专业技能可不是行外人随便看上几眼就能学会的。
在许多人看来,康复训练只是帮病人抬抬胳膊,动动腿儿,不能再简单了。看上一眼就自以为是地回家照葫芦画瓢,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弄伤病人,就是惹得病人缺乏训练的兴致。
上一次治疗中,老太太看到了显著的疗效后,笑哈哈地看着我:“唉!我家老头儿回去把我肩膀拉得那个疼啊,就是跟你做得不一样。”
对于她的坚持,我真是哭笑不得。
像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建议每次开3到5次的治疗,也可以直接预约下次的治疗时间,而她都是来一次开一次,总是盼望着老先生学会了这门技术,下次她就不用来医院了。
我真得很想告诉她,不要这么小看我们。你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我们都是结合解剖学、运动学等理论,以及每个人自身特点才实施的,没有这些理论基础,没有辅助检查报告,我们都不会轻易动手。
图片来自网络哪怕教给你这些动作,你也掌握不了其中的要点,把握不了活动的节奏。
就比如她的手腕,凭她自己“活动活动”能恢复到什么程度真难以预测,说不定还会错过最佳恢复期。
可她依然坚持己见。还是没有把我们的专业性放在眼里。
古语有云: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博大精深的医学,传承千年的医术,岂是外行人看几眼就学得会的!
奉劝所有行外人,不要小看任何医术,任何医者。自以为是的结果,往往都是自讨苦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