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湮灭的时光——过节

湮灭的时光——过节

作者: 司徒轩辕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2:35 被阅读85次

按我们这边的风俗,一年需要祭三次祖,称之为“过节”。分别是清明、七月半和过年,清明时除了过节外还会上坟。具体的日子每年并不固定,通常是节日往前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间,挑选某个适合祭祀的日子就行。三次过节的流程没有区别,烧菜,摆桌,上香,斟酒,磕头,焚钱。

过节当天需早起买菜,然后洗碟盅,烧饭菜,擦洗桌椅……一切置办停当,就可以开始祭祀了。对了,开始前还要化七、八十只元宝给门神,呼喝一声:“家的进来野的不要进来!”前置工作才算结束。

一张八仙桌,三条长凳,桌南端中央摆一香炉,焚三支香,两旁各点一支蜡烛。桌角置一壶黄酒,桌子三面各围一排小酒盅,数量根据情况每家不同,我家是一排6个共18个。菜也有讲究,必须富有各种寓意,我家一般是九个菜,六荤三素。菜上桌,香、烛点上后,酒盅先倒入三分之一酒。整套流程大概耗时一个小时,需分三次斟酒,每次斟完,家里成员挨个磕头,向老祖宗讨些保佑。三次敬酒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焚烧纸钱了,化的纸钱元宝要自己折才算诚心,我家会用到五至六刀锡箔,我妈每次早早就开始准备了。烧完纸钱,“过节”就算结束了,不过我家还得来一遍,据说是因为老祖宗比较多。菜不用重新烧,只需端回灶上再端出来,别的规矩照旧。祭祀期间大门不能开直也不能关闭,需半掩着,喊一声:“老祖宗来吃饭啦。”

在我小的时候对过节是相当期待的,因为每次都是提高伙食标准的日子,没少偷吃,但按老法规矩,过节的饭菜在祭祀完成前是不能吃的。

整个过节流程是专门向我妈请教的,这些风俗也差不多要失传了,毕竟我们这代人不会也不愿意再捣鼓这种东西了,虽然我以后也未必愿意接这个班,不过还是留个文字以备不时之需吧。

过节用菜的品类:菜得有荤有素,有鱼有肉,鱼是扁鱼,肉是肋条。家里经商的得来一盘馋头(猪舌头),因“馋头”土话与赚头谐音;期望当官的就来一碗豆腐干,土话“干”官同音;祭拜祖宗当然需要煎蛋,方言中“蛋”、“代”同音象征代代传;还有青菜代表有青头(懂事),芹菜代表勤劲(勤劳),豆芽代表如意等,都寄托着美好的期待。

相关文章

  • 湮灭的时光——过节

    按我们这边的风俗,一年需要祭三次祖,称之为“过节”。分别是清明、七月半和过年,清明时除了过节外还会上坟。具体的日子...

  • 湮灭的时光——上坟

    自从那年把老太公(曾祖父)的尸骨迁到公墓后,我家便再不用爬山上坟了。 华士有两座土山,大的砂山,小的乌龟山,华士多...

  • 湮灭的时光——细沙馒头

    因地处文化板块交界,江苏方言可说繁芜丛杂,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地方语言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机,像我女儿对土话就...

  • 湮灭的时光——钓田鸡

    那是什么都匮乏的年代,唯独比现在富有的,是少年的时间。 钓田鸡是乡下孩子丰富的暑假生活的重要玩乐项目,镇上孩子甚少...

  • 湮灭的时光——浴锅

    在小时候,无论贫富,家家都有浴锅,即便是现在,土话仍然会把浴缸念作浴锅。80后应该都吃过灶头大锅吧?我家的灶头在十...

  • 送给你的信

    ~致湮灭在时光的友人 一封晚来的回复。

  • 湮灭的时光——芦花靴筒

    春节伊始,气温和过年的气氛般火热,我天真的以为冬天早过去了,不料一觉醒来,窗外一片茫茫白。这是久违的大雪,记得上次...

  • 湮灭的时光——大老爷

    结婚是人生大事,不过我在结婚当日,却始终处于懵逼状态,至今回想,仍是断片的记忆,但在这模糊的片段中也颇有些很有趣的...

  • 湮灭的时光——温堂(澡堂)

    这是记忆深处的甘泉,我非常愿意把这一段拿出来回味一番,但模糊的记忆总让我失望而归,那是我一生的巅峰。 父亲是个当兵...

  • 湮灭的时光——吊拖拉机

    在80-90年代,这是专属于男孩子的游戏。相比现在,那时候马路上鲜见汽车,拖拉机则从农田走上大街。拖拉机速度缓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湮灭的时光——过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wo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