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狗年正月初十,周日,恰逢一个整个春节期间难得的阳光明媚的天气。在高笋塘家中吃过午饭后,决定一个人去登太白岩,并且沿钻洞子公路走回家中。
经过太白岩小学门前狭窄的市场,顺以前水电校石阶而上,穿过马路就来到了太白岩山脚下。因是假期而且天气这般好,山脚下如预料般聚集了众多登山或已经下山的人群,再加上几个卖甘蔗和棉花糖的不守规矩的摊贩,从人缝中挤上石梯着实有点困难。我费了一番力气东躲西拐终于走到了第二层快要开始爬山的小路上。这条马路横约五米,连接着打靶场、太白山顶和太白公园的路,或许是行人都选择了自己想去的目的地,路上人并不是太多。我站在路口,也有点犹豫,该往哪个方向走呢,向右往打靶场,到山湾,一条平路;面前一条登山小路到太白岩公园,公园建在半山腰上,有山门碑林,但自从太白山顶公园修好以后,这个老式的公园却少有人去了,想必已是凋敝。我突然想起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忘带钥匙和他坐山门前彻夜长谈,等着天亮时的情景了,转眼就过了二十多年,不得不发出时光如梭的感叹。往左是登太白山顶的千步石阶,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和天气,我还是决定登高望远,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假期和春光。
脱掉外衣,塞上耳机,听着主持人娓娓道来的民国往事,似乎尘世喧嚣再与我无关,开始我的登山之路。阳光懒洋洋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草烟火气息,或许是节日期间爆竹和香烛的遗留,又或许是春日里发芽的新绿吐露的芬芳?路边植被极好,在万州生活了二十多年,眼见着这里一天天的变化,石梯修好了,路扩宽了,登高从半山的公园移到了山顶,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原始的树和植物。季节更迭也未见多少枯萎,满眼望去尽是一片翠绿。登山的路因为人多向上移动有点困难,我只好放慢下来跟着别人的步履节奏前行。其间有结伴相约的朋友,边聊着琐事边感叹路的难走,;有老幼出动的家人,偶尔扶扶老人牵着孩子,这些都是我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只好在行进中瞅准时机,见缝插针,从人缝里快速地挤到队伍的前列。几次穿插以后,走过几个“之”字形拐角,来到了半山腰的歇脚处“蛮子洞”。说是洞,只不过是在山岩上石壁间形成的可以通行的洞口,究竟是自然形成还是后天加工我没有认真考证,如果是天然的,倒有些鬼斧神工的意味。站在洞边的栏杆望去,万州城景一览无余。天是湛湛的蓝,阳光给河流山川楼房都镀上了一层金色,没有秋冬季雾蒙蒙的枯黄和萧瑟,感觉到这个城市满是活力和温情。最远处可以看到长江大桥和顺着长江往下漂去的船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走朋友时的凄凉此时却变成了对远远的长江尽头无尽的憧憬和渴望。极目眺望,眼找到了天空的边际,呼吸到来自春的气息,心也感到格外平静。放空大脑,放松心情,原来就是要在这样的高度啊!
继续往上走,就是新修的太白岩山顶公园了。路的两旁立了十几个古代现代名人的石像,底座上刻着他们的生平。我没有停下来观看,只是一直往前走。山顶公园有几层阶梯,每层有观光的小路和休息的座椅,随处可见拍照的情侣,奔跑的孩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公园开满了红色的花,繁茂的地方看上去红彤彤的一片,如火烧云一般。我还以为是桃林桃花,但未到三月桃花何以如此灿烂?后来问了路人又说是海棠,没有确定是什么花,不过作为春的使者,用燃烧生命的红色给我们带来春的消息,哪怕不知道她的名字,我们记住她的笑脸就够了。山上的路修得我都快不认识了,多了停车场和安置小区,路上的车也多了不少,频频站在路边给车让道着实有点让人不爽。但走到卓玛山庄附近路宽了,车也少了,我便加紧了步子。这条路不知走过多少遍,以前每到周末,带孩子到外婆家吃饭都是从太白岩山顶走沙龙路过去,自从孩子离开万州,我几乎都没走过这条路了。以前和孩子一起登山走路真开心啊,一路上聊着生活中的趣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锻炼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儿子现在的喜欢运动和挑战或许也与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甚至在以前的小路上看到一条小蛇,儿子竟然胆大得停步观看,我倒是吓了一跳。这些有趣的小事还有很多,如果把每一次登太白岩的心情记下来,可得写好长好厚的一本记事录了。
下山的路总是很快,听完了几个民国小故事就快要到家了。又重新走了一次十年前经常走过的路,体会了一把更上层楼的豪迈与激情,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和年轻时梦想的这条路,它一直在那里,等着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