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故事的尾声与结语:

故事的尾声与结语:

作者: 思而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7-31 19:28 被阅读0次

读《罪与罚》(二十九)

拉斯柯尼科夫告别了母亲回到自己的住处,妹妹在他的屋里等他,当妹妹问他整天整夜去了哪里,说她和索尼娅两人足足等了他一天一夜。他回答,他在涅瓦河绕了很多圈,就是下不了决心自杀!

阿芙朵佳说,这就对了,证明你对生活还存希望。

拉斯柯尼科夫苦笑了一下,对妹妹讲:

“我并不相信生活,但是我刚才和母亲拥抱在一起诉苦;我不相信上帝,但是刚才请她为我祷告。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杜涅奇卡,我一点也不懂。”

……拉斯柯尼科夫还对妹妹说:

“是的,我马上就去(自首)。为了避免受到这种耻辱,我曾经想投河自尽,杜尼娅,但是当我已经站在河边的时候,我想,既然我过去一向以为自己很坚强,那么现在就不应该害怕耻辱,”他急急忙忙地抢着先说,“这是高傲吗,杜尼娅?”

阿芙朵佳赞扬哥哥自首就相当洗刷掉自己一半的罪行了哦!

他愤愤的予以否认,认为被杀的只是一只对人类危害的虱子,那老太婆是一个吸穷人血的放高利贷的坏蛋,不值得可惜。只是自己开头就算错了,行动失败了,不敌警方,只好束手就擒。还感叹认为,任何伟大构想的行动,如果一旦失败了,事后回顾都是多么的愚蠢啊!

“哥哥,哥哥,你这是在说什么呀!你不是杀了人吗!”杜尼娅绝望地喊道。

“大家都杀人,”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发狂一般接口说,“在世界上,现在杀人,过去杀人,血像瀑布一样地流,像香槟酒一样地流,为了这,有人在神殿里被戴上桂冠,以后又被称作人类的恩主。你只消仔细瞧瞧,你就会看清楚!我也想为人们造福,我本来可以做出成百上千件好事来弥补那件蠢事,其实这连蠢事也够不上,只不过是做得不恰当罢了,因为我的整个想法绝不像现在失败以后看来那样愚蠢……(一切事情,一旦失败,就显得很愚蠢!)我做这件蠢事,本来是想自己能够自立,迈出头一步,弄到经费,事后一切都可以用相比之下大得无可限量的利益来补偿……但是我……我连头一步也没有迈出去,因为我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全部问题就在这里!但是我还是不想用你们的观点来看问题:要是成功了,人们会给我戴上桂冠,现在却束手就擒!”

“但这是不对的,完全不对的!哥哥,你这是说什么呀!”

“啊!这个方式不对,从美学的观点来说,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可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用炸弹炸死人,用正规的包围杀害大批的人就是一种比较可敬的方式呢?害怕美学是软弱无能的第一个征兆!对于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比现在认识得更清楚;而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白,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是犯罪!我也从来不曾比现在更坚强,更深信不疑!……”

其实,他可以抵赖不认罪,因为警方并没有真凭实据,而且知道他犯罪的斯维里加洛夫已经吞枪自杀,索尼娅和妹妹也决不会告发他,前者是爱人后者是亲妹妹,却都一力鼓励他投案自首,尽管她们的心深深的切痛。就这样,在亲人和爱人的鼓励和顿足下,在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的良心的谴责下,他思想犹豫和步履蹒珊地走入警察分局。接待他的是外号“炸弹”的副局长热情并和他聊天,聊天后企图逃跑,最后又折回,在警官们面前直言不违地说:当铺的老太婆与她的妹妹是我杀的!令警方目瞪口呆。

他承认自己有罪,其最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理想和行动失败了而去自首的。

由于是主动自首,犯案期间又有类癫狂的精神症状,主动报案后对犯罪过程详尽的和盘托出,对抢到的钱财一点也没有动用也没有细看是什么宝贝,只是姑且埋在某地点的石板下。而且一众邻居、同学、朋友都一致提供情况,证明他没有前科,而且一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弱者,救助病人,抚恤死者家属等,还在一次大火中奋不顾身救了两个小孩,自己受了伤。基于上述,法庭仅判他去西伯利亚服8年的二等苦役。

但在服役期间,他的精神似乎垮了,理想幻灭了,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学自己都看不起的放荡不羁的斯维里加洛夫,明明白白的去自杀呢?(斯维里加洛夫知道自己追求阿芙朵佳的理想无法实现时,散尽金财,在笔记本上写明,并在有人见证下吞枪自杀),他羡慕他,他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卑鄙小人,连累了妈妈、妹妹、心中的爱人索尼娅,甚至包括追求他妹妹失败了的斯维里加洛夫。

服役第一年的早期,他有点沉默寡言,有点行尸走肉,与大多狱友格格不入,也看不起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粗人”。

可是,慢慢情况有了变化,他觉得奇怪,为何那些“粗人”如此阳光和开朗,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他更聪明,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而那些波兰的以及两个俄国的有“理想”有文化的政治犯、那些“上等人”却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看不起那些“粗人”。此时,他有点搞不明白,也就是从那时起,拉斯柯尼科夫的思想才开始有所转变,开始怀疑他以前接受的或他自己闭门造车幻想出来的所谓理论——《论犯罪》,这些理论可能是反动的,反人性的,危害社会治理和社会进步的,而波尔费利和斯维里加洛夫的谈话却是不无道理的。

有一次,在监狱的教堂做礼拜斋戒祈祷时与那些“粗人”不知何故争执起来,大家狂怒地对群起围攻他说:

“你是个不信神的人!你不信上帝!”他们对他嚷道,“应该揍死你!”,谴责他为何残酷的用斧子砍死无辜的手无寸铁的两个女人?!

还有,令拉斯柯尼科夫奇怪而想不明白的是,那些“粗人”,那些脸上打了烙印的犯人,却尊称索尼娅·谢苗诺夫娜:“妈妈,索尼娅·谢苗诺夫娜,你是我们温柔可爱的妈妈!”他们见到她时总是脱下帽子向她鞠躬,常常依恋的望着她的背影,夸奖她,就是喜欢她的小巧玲珑。甚至生了病,他们也到她那儿就医。

有段时期,他病了,开始复元的时候常常发梦魇,比如梦见一种旋毛虫或微生物,从亚洲直卷欧洲,这种微生物有意志,侵犯人的神经,令得病的人疯狂,都自以为是,都各有主张,都互相厮杀,都互相碾压,都不做正事。全社会一盘散沙,政府好像不存在了,于是火灾频仍,饥荒蔓延。只有少数神秘的特殊人物,带着使命创立新的人种,开始新的生活。

拉斯柯尼科夫在服役第一年的后期,尤其是病的时候,索尼娅的每一次的探望,每一次他知道她在默默地站在医院大门口投向他住院病房的窗户,都深深的打动着这个发表过《论犯罪》文章的失学大学生,令他从一个自以为是特殊材料制造的人,蜕变为一个普通的甚至是“粗人”,这“粗人”每看到每想到那个小人儿心就跳得慌。哦,他真正的爱上她了,他是慢热的,需要足足一年的感悟才培养得目前的情愫。

原著有一段描写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自然风光、苦役犯的生活或工作、以及,主人公的思想:

“又是一个温暖晴朗的日子。清晨六点钟左右,他到河边去干活,在那儿的棚子里,有一座烧石膏的窑,他们在那儿砸石膏。总共只派去三个人干活。一个犯人跟着警卫一同到要塞拿工具去了;另一个犯人在劈木柴,把它们放进窑里去。拉斯柯尼科夫从棚子里出来,走到河边,坐在棚子旁边一堆木头上,望着荒凉的大河。从高岸上望去,四周一览无遗。从遥远的对岸隐隐约约地飘来了歌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洒满了阳光,牧人的帐篷看上去像是一个依稀可辨的小黑点。那是自由的地方,住在那儿的人跟这儿的人完全不一样,在那里,时间仿佛停止了,好像亚伯拉罕及其部族的时代还没有过去。拉斯柯尼科夫坐在那儿,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他的思想化为梦境,变成冥想;他什么也没有去想,但是内心的抑郁折磨着他,使他烦恼。”这段描写看不出俄罗斯西伯利亚环境有多凄凉多艰苦,也看不出惩治机构有多残酷多无人性,尽管如此拉斯柯尼科夫已经向往自由,有重新做人的勇气 。

服役一周年的某日,他们心有灵犀,他们相爱了。

原著有一段精彩而点睛的心理描写:

“他们决定等待和忍耐。他们还得等待七年;在这以前,将要受到多少难以忍受的苦难,享受多少无限的幸福啊!但是他已经复活了,他也知道这一点,那整个已经复活的身心完全感觉到了这一点,而她——她是仅仅依靠他的生命才活着的啊!”

……

“生活代替推理,他的头脑里应该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索尼娅是信教的,是虔诚的信徒,熟读《旧约》,但这一年的陪伴,她从来没有用宗教的说教折磨他,一次也没有,没有唠叨,甚至送给他的《旧约》,他也从没有打开过读,其实,生活、经历(包括苦难的幸福的经历)就是宗教的实践与修养。

……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精彩的结语:

“但这已是一个新的故事的开端,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如何逐渐获得新生,他逐渐蜕变,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逐渐认识到迄今为止他完全不了解的现实。这可以成为一篇新小说的主题——但是现在的这篇小说就到此为止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该部《罪与罚》四五十万字的巨著中,描写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从农奴制到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幼稚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如此社会动荡、开放变革时代的典型和缩影。从一个聪明的接受了某种新思想的失学贫困大学生准备干“那件事”开始,莽撞的犯案,犯案后的思想纠缠,生动深刻描写了周围善良的,恶意的,亲人爱人的,友好的敌视的朋友的,以及警方的,如此各方面人物的理解和反应,并上升到人性、犯罪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宗教的高度,深刻的叙说、概述、辨析。

这是一部伟大的无与伦比的巨著!

细细读来,令人获益良多!

谢谢作者、翻译者、出版社!

谢谢一个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开放社会,它提供了优质营养全面的精神粮食。

读后相当感动,谢谢!

——2023.08.01.

相关文章

  • 海豚与骆驼的故事——尾声

    此集画风突变……因为一路号称对欧洲了然于胸的“黄小熊”领着66搭错了船……原定计划是从塔里法搭乘观鲸船,结果愣是被...

  • 山里的故事(结语)

    从二十号到三十号,整整十天的时间,收获了太多太多的幸福与感动,有来自学生的、队友的、师母的……就让我满载这幸福与感...

  • 100字完结

    2010+10=2020故事完结 这是我对于我们之间的故事所做出的结语。 我的自卑与懦弱促使我迈不开奔向你的脚步;...

  • 梳头与研究

    近日拜读华东师大的胡东芳教授的著作《教育研究方法一一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结语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下...

  • 大白的故事(六):结语

    一个学期结束了。现在的大白,每天疯狂的抄写历史、道法、生物笔记。那是她仅有的能及格的科目。每天找我读两个英文单词,...

  • 不是结语的结语

    世事变化,喵生无常,狸狸和白团己去了喵星,小花妹妹喵小仔找到更好的归宿,肥喵传就此封笔,自狸狸殒命,实...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之(尾声)

    文/端木家达 母亲在山上一刻不停地“耙松毛子”,我一个人在山脚底下玩。一会儿爬上松树去采松菠萝,一会儿用手去抠厚厚...

  • 《富兰克林传》读书笔记(17)

    第十七章:尾声 结语:历史的思考 富兰克林是美国特征的代表,认为救赎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工作来实现,其宗教立场较为仁...

  • 罗马人的故事 - 结语

    罗马人用以自律的“基本道德”一览表 1、虔诚:尊重永恒价值。对诸神意志心怀敬意。重视现实生活中的良好行为。 2、人...

  • 一个气球就能告白成功的话,我还那么努力攒钱买房买车干嘛?

    悲情篇 老司机篇 幸福篇 哲理篇 回忆篇 关注头条号:流年与你作伴之人 结语 留下你的故事,去给另一个人回忆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的尾声与结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ze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