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怕麻烦别人的病
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作者: aya1212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22:31 被阅读331次
    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我没安全感,你能给我吗?

    “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

    “想找个有安全感的 (๑´ڡ`๑)  ”

    “我们分手吧,跟你在一起特没安全感。”

    唔……以上对话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恋爱生活、以及各大与恋爱有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那么大家常说的这个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你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文|李昂

    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它是一种关乎于我们对物理环境的反应存在的安全感,即生存的安全感。比方说,我是不是担心我会受到物理伤害啊,我会遭遇什么不测啊等等。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一般会在严重的Ⅰ型创伤,也就是重大的灾难中发生。

    第二种,关系中的安全感,是指当我们在跟人互动时,我们是不是相信会被人接纳、喜欢、爱,别人不会离开、抛弃我们。是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质量和相处安全性的一种反应。

    而它又可以分为两种:

    ❶ 外在的安全:即安全感的外在表现,非常容易被观察到,比方说一个妹子,她每天都琢磨着:哎呀,我的男朋友是不是要跟我分手啊?是不是别人不喜欢我啊?是不是会离开我啊?

    ❷ 内在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更加复杂的,内部并不仅仅是男朋友离开他的问题,而是更多关于她是否相信自己:真的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就像下面这张图:

    外在安全感就那只小鸟,看上去是一个小鸟落在水面上的问题,但实际上在水下,鲸鱼已经要窒息了,窒息的鲸鱼就像是内在安全感。也就是我们大家日常所说的:哎呀,我在亲密关系当中缺乏的那种安全感。

    它是一种很细腻的内在需求,源自于我们最早、和我们父母一起相处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人永远无法相信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

    所以,安全感的形成源自于:你最早的内在安全需要是如何被满足的。这个满足形式会影响到你心里所形成的、关于内在安全感的印象、概念、框架,也会影响到往后你在亲密关系中能否体验到安全感。

    好多人说:哎呀,我不知道该怎么体验到安全感,我木有安全感。但如果把早期的安全感作为一种需要的话,它是可以被分为三方面的需要:

    一、安全的堡垒。指爸爸妈妈或你的照料者给予你关注。让你感觉到:恩,我在这个堡垒里面,我是被大家所重视的、被喜欢的、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是可以掌控关系的。

    这种需求如果没被满足,掌控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你可能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才是重要的,或者我的重要是有条件的,或者我做什么都是不重要、不好的。

    二、无忧天堂。它指关注的是你的情绪和陪伴。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爸爸妈妈会不会真的很留意你的各种需求,比如饿了呀,尿床了,不舒服了等等。爸爸妈妈需要理解你的情绪,和你待在一起,让你能感觉到:恩,他们不会离开,他们一直会陪着你,而且帮助你去承担那些对你来讲太多的情绪,直到你不再需要为止。

    因为一个人,尤其是孩子,很难独自承担太大的情绪,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2岁的孩子有一次,不小心拿了别的孩子的玩具,但对他来说,并没有要抢别人东西的概念,他不知道那个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就是觉得玩具好所以就拿。但是呢,对面那个孩子就很生气,于是两人就打起来了,然后他就被欺负了一顿,哇哇大哭。这个事,对正常的成年人来讲,应该是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沮丧也好,挫败也好,毕竟你被打了一顿嘛,挺委屈的事儿的。

    但是你可以想象,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这是一个类似于天塌下来的事情,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不给予足够的关心的话,凭孩子自己是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这个感受的,比如爸爸会对他说:是不是打疼了呀?哪疼了呀?是不是觉得挺委屈啊?没事没事,他也不是有意的,他就是……没事,咱们不伤心,昂~来,擦擦眼泪。

    就是站在孩子的情绪上,去安抚他,去帮助他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情绪,帮孩子承担,替孩子命名,替孩子去表述去理解。

    家长帮助孩子去理解,这点就很像比昂的理论,α和β客体,家长要做那个β客体,要去帮助孩子把他承受不了的感受拿到自己这儿来,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完再返还给孩子去,这样就能帮助孩子去满足内在无忧天堂的需要。

    如果这个需求被满足不好的话,那这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就经常会体验到:

    是不是我稍微做不好一点,所有人都会离开我啊?

    所有人随时随地都会离开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会离开我。

    反正离开对我来讲是早晚的事,我干脆离开他们好了。

    三、温暖的港湾。就是指能得到温暖的、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回应。比如当你觉得不开心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不会晾着你,会及时的、积极的回应你,而且这个回应是可以预测的。

    什么是可以预测的回应?比如他们不会今天告诉你,你吃饭的时候不能喝饮料,喝饮料就要挨打。然后明天又说,哎,吃饭的时候,噎着了,喝杯饮料送一下吧。这样非常不可预期的回应会让孩子觉得:我做错的到底是什么?

    而另外一种错误的回应方式就是侵入、控制:你必须要听我的,你看你这个事就是不对,你应该这样这样做……或者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回应。这样会让孩子在亲密关系中,特别不相信对方能给他积极的回应:

    我的感受我说了真的有用吗?我有必要跟你们分享这些吗?我有必要展现真实的我吗?

    这种内在安全需要,直指的是存在的关系。满足的好的话,会让你真实感觉到存在在关系里。如果满足不好,就好像虽然我跟大家都在一起,但我总感觉会格格不入。大家真的对我感兴趣吗?我是不是就是一个边缘人?

    关于理想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三点都实现不太现实吧……大家都是成年人,都体会的到,哪有人时时刻刻关注你啊,体会你啊,这是个太理想化的状态~

    中国人也许特别擅长,在面对理想化的人时告诉他:哎呀,你现实点就得了,你现实点,不要想那么多。但这样说是不对的。

    因为理想化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的,是一个人在满足内在需求的最早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因为理想化一定是自我的、唯一的: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从自己出发,不考虑别人的一种自我满足的需求方式。内在安全感也是这样,在孩子成长的早期,一定特别渴望自己理想化的内在安全感的被满足。通过理想化的状态,来激发孩子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内部对爱的能力。即时我们长大成人,也是这样:有理想才会有干劲。

    但是这种理想化并不是永远持久的,所以不用担心。如果你有孩子,你就让Ta可劲儿理想化,一般孩子在5、6岁左右就会逐渐意识到:哎哟,其实我这种理想化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我要不了星星和月亮啊!这时会感到沮丧和失落,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做2件事情,一个叫没有敌意的坚持,一个叫没有诱惑的深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传达给孩子:恩,这个确实是你理想化的,咱们要不了星星、月亮、冥王星,你说的对,但是,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为什么是没有敌意呢?因为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容易特别没有耐心去攻击孩子: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像话!你怎么这么费劲儿!酱紫会挫败孩子刚刚发展起来的安全感的力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什么又叫没有诱惑的深情呢?因为很多家长在这时也容易采取这样的策略:宝贝,你想要这个东西吗?你想要这个东西,你考好了,爸爸妈妈就给你,你怎么怎么样爸爸妈妈就给你……这是一种诱惑性的,倾向性做法,容易把孩子的安全需要和某些规则条件绑架起来。

    总的来说,孩子这种内在安全感得到理想化的满足后,他的内在安全感力量会得到发展,而后,家长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的澄清,去理想化,孩子变能够形成一个内在的,稳定的,健全的安全感。这样Ta即使在后来的关系中,遇到挫败时,Ta也会相信关系是可以安全的,而不是体会到巨大的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

    早期内在安全需求被满足的状况,就会影响到我们后面的安全体验,具体来讲,它可以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依恋关系

    ❶被满足最好的安全型依恋

    “我很好,我值得被爱,我是有价值的,亲密他人是可靠的,世界是安全的,生命是美好的。我要探索,我要发展。”

    而被满足的不是特别好时,容易出现的依恋类型是:

    ❷回避 / 疏离型依恋

    “我不够好,我只能靠我自己,世界是很寂寞的,别人总让我失望。”

    ❸矛盾 / 焦虑型依恋

    “只有当我表现好的时候,才是值得被爱的。我不知道应该从别人那里预期什么,我要非常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我要随时随地的做好准备面对不确定。生活是没有控制感的。”

    ❹混乱型依恋

    “我一定有什么不对,我的父母有时候对我很凶,但有时候又很可怜。我一定经常给别人添了很多的麻烦,我也很怕给我亲密的人添麻烦,而且Ta也不能懂我,我也不知道可以向谁可以求助。”

    如何找到你的安全感?

    文|李昂

    《安全感从何而来?里介绍了: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因为要想满足、加强我们的内在安全感的第一步,需要我们明白:你的内在安全感在发展的时候,卡在了什么地方。

    被卡一般来讲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❶ 对别人有过多的安全责任期待。

    即在亲密关系里,会特别多的把安全感的部分放在别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比如有的人会说:我男票/女票太花了,Ta随时会走啊,我对Ta这么好了,可还是会这样。他们在关系中会特别渴望别人给自己安全感。

    ❷ 禁止自己的安全渴望。

    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比如有的人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替别人考虑,特别忽视自己,即使对别人生气了也不会说出来。总觉得:恩,这个事情是我做的不对啊,我需要做的更好,对方就会满意/喜欢我了。主动的把自己放在一个边缘的位置,付出很多,而不认为自己应该去索取什么。

    如果有这两种表现形式的话,你就要警惕:是不是我的内在安全感在发展上的时候被卡在了什么地方,再结合上一篇的安全感发展过程,找到自己卡的那个位置,然后呢,我们有三个理念、两个方法:

    三个核心理念

    ❶ 重新让自己体验/哀悼没有被满足的理想化的安全需要。即找到理想化需求的载体,而不被拒绝。找到其中没有被满足的点,重新找一个方式,找一个重要他人,重新体验一下。

    比如可以告诉男票/女票:哎呀,我就是在这儿没满足,所以,需要你要在这儿特别的照顾我下,我们重新的去体验一下,哀悼一下。哀悼是跟很多东西说再见,是放下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当我们真正放下的时候,才能继续的前进。

    ❷ 重新让自己体验/哀悼没有被包容的理想化的安全需要。即你的理想化需求,即使不能被满足,但也不会被攻击。这个部分就特别像是重新做个孩子,因为孩子即使给别人添了麻烦,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被包容的。

    你需要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安全需要,曾经被理想化的百分百包容过吗?比方说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没有过的话,你需要去重新尝试给自己创造一个这个环境,环境不用很大,也许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也许是你和你的亲密好友在一起,重新体验、感受、学习这个过程。

    ❸ 重新让自己学习:我该为我的安全感做些什么。

    把放在别人身上的一些安全责任拿回到自己身边来,比方说:我们能不能尝试做更好的自己啊,自己去确认一下啊,多跟别人沟通想法啊,去尝试想想办法,如果你真的愿意去为自己做点什么的话。

    两种具体方法

    自我尝试

    融入到 “关系” 中去。寻求多样化的支持,多交一些朋友,加入一些爱好、社交团体,虽然里面的伙伴不是你生活中实际的朋友,但是互动过程中,你能体验到被人信任、被人积极回应的一种安全感需要。

    我记得我有一个来访者,Ta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式:去参加厨艺俱乐部,其实我挺替Ta高兴的,因为在俱乐部里,Ta重新体验了很多的安全需要,也许听上去有点荒诞,但是对Ta来说很有用,而且还交到一些很好的朋友。

    还有,当我们都过了孩子那个阶段时,满足那种理想化的安全感是相对困难的,所以其实最理想化的满足照料者,就是自己:我自己能不能纵容我自己一下。比如,你愿不愿意做厕所歌神?不高兴的时候,就在厕所使劲的唱,反正也没人听得见。你允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能不能够给自己创造这样的安全环境?照顾自己的内在安全需要非常重要!

    之前说了:人永远无法相信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所以自我尝试这一块,核心就是让我自己能够重新体验、重新构建内在安全感的状态。

    专业求助

    那在心理咨询中,安全感修复怎么做到的呢?

    关系。前面说了你自己通过自己跟人交往,那是你自己让自己重新找到这个体验,而在咨询过程当中呢,是通过咨询师和你的关系帮助你重新去体验。我有个来访者在走的时候,对我说: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你跟我说的话,而是无论我在你这儿说什么,我都特别坚信一点,你一定不会批判我,你会包容我,帮我找哪里做的好。这点,让我特别的有信心,特别的能找到这种安全感。

    就是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知识,帮你理解和分析:到底你的内在安全感状态是什么,你卡在哪儿,你的那些情结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样子,到底你需要重新体验的那部分是什么,你这种可能缺失的部分会对你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

    通过这种了解,就能够将潜意识的行为放到意识层面,扩大意识话,我们就可以规避那些我们自我伤害的行为,比方说,我们就可以理解:哦,其实我可以不用这种把我自己放在这种自我隔离也好,或者是远离他人也好的这个方式,来回避我对别人能否满足我内在安全需要的焦虑和担心。

    支持和改变。咨询师会陪着你一起去改变,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人去改变其实特别难。但当有个你信任的人跟你一起去尝试,会相对容易。

    “我站在你的身后,跟你一点一点去探索,然后我们明白原因,明白结果,当我们尝试新的方式的时候,不用担心,不用害怕,我跟你一起,咱们两个人一起,也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陪着你,有什么问题,我跟你一起去面对。”

    这个本身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种,安全天堂啊,无忧空间啊,这种内在安全需要的理想化的满足状态。

    前面罗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该怎么改变内在安全感,其实由于时间限制,不能特别展开跟大家说,但是我想提醒重要的一点:内在安全感的形成是一个很早年的问题,所以它在改善的时候,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它不是神奇的一两天的事情。

    你看,说着都这么麻烦,一套一套的,做起来其实真的是需要很多时间。

    一般来讲,可能根据人不同,但是可能都得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有的人会长一点,有的人会短一点,这个方差值还是比较大的。

    附:九个精彩问答

    Q 1 怎么样知道自己卡在哪里?

    李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回溯:回顾你的经历,一条一条的对,比方说,我小时候,有一些我承受不了的情绪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啊,他们那样做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啊等等,去重新体验,重新记起来,其实回溯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很有疗愈性的。

    Q 2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是不是百毒不侵啊?

    李昂:绝对不是百毒不侵。这个不是练武功。对于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来说,上篇文章里有说,后面还有一关是 “去理想化” 的过程,这关也是很难受的事情,但是如果这关也很顺利的话,那Ta也绝对不是天老大,我老二,什么时候都不害怕。

    他们也会感觉到害怕、担心失去,但是他们能处理、承受自己的情绪,可以为这些做点什么,而不是被吓呆在那儿。他们也不会把些情绪都一味地扔到别人身上,他们可以正确的去处理这些情绪,同时维持一个稳定的关系。

    Q 3 亲密关系中抗拒交流怎么办?

    李昂:哎呀,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啊,但是简单的说,说简单特简单,两个字——真诚,再多两个字——尝试,再多两个字——多次真诚尝试 :) 因为没有一个什么话术,然后立刻就能打开他心房,眼睛都能一下子亮了!那个是电视剧!即使在我们咨询过程中,也是需要时间,反复的真诚,反复的尝试,你信任一个人,你建立这种感觉,也是需要时间的,对吧?

    Q 4回避型人格说无法回溯?

    李昂:我觉得还真的不是,人不会无法回溯,只是有很多时候我个人理解选择性遗忘,因为这个事情你没有准备好,也许它会引起你特别多的情绪体验,是你自己可能无法面对的。

    Q 5怎么进行哀悼?

    李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伤心。哀悼就像是你去蹦极,你站在那个上面的时候,你本来不相信蹦下去真的是安全的,所以你特别的害怕。但当环境安全,而你真的跳下去,经历那个过程,可能过程很害怕,但当你经历完了以后,你再回到地面上的时候,你的感觉就会非常的不一样。但是提前一点说,哀悼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一定要记住安全安全安全。

    Q 6:没有幸福的童年就没有幸福的婚姻吗

    李昂:严格意义上讲,幸福是特别难以被定义的一个词,我对幸福的定义,不是说吃好喝好玩好,而是说你有一个稳定的心态能够去积极的尝试面对你的生活,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地方,不自我牺牲,不自我放纵,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讲是幸福。

    没有幸福的童年,如果你愿意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话,我相信你也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有幸福的童年,我相信如果你维持在一个孩子的状态,拒绝成长的话,你的婚姻也会有很多的麻烦,是吧。

    Q 7推荐的书?

    李昂:有!我建议大家,关于这个部分,最好看一看依恋理论相关的书籍,另外看一看客体关系,克莱因相关的书籍,也可以去看看科胡特,就是自体相关的书籍,都是很有意思的。

    还有一本小说,一个日本人写的叫《不会去死》,它讲的就是这个人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然后带着一辆自行车去环游世界,非常的精彩,我觉得其实他的经历也很能让人有很多的感受。

    Q 8什么叫安全的环境?

    李昂:在这个环境里,当你表述这个悲伤时,你是安全的,你不会因为表达悲伤受到攻击,同时,你是可以得到回应的。哀伤处理得到回应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哀伤哭了半天其实是没有用的。

    大家都有这种感受,越哭越难受,越哭越难受,因为哀伤的时候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回应。所以安全的环境是,陪伴和回应你的人是对你来说是足够安全,足够包容,足够支持,足够理解,能站在你身边的人,而不是听完一半,跟你说:

    “哎,你这不算什么,我跟你说我的事……”

    “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一点也不那个……”

    Ta真的是能站在你那儿,就是陪着你、支持你,可以选择特别好的朋友,。当然我个人建议啊,重大的哀伤处理,一定要找专业的治疗师。

    Q 9为什么总喜欢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男性?

    李昂: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喜欢年纪大的男性,有的人说,年纪大的男性生活生活经验丰富,能够让她在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能够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她一些实质性的指导。

    还有就是有人说,年纪大的男性他自己的问题比较少,不像年纪小的男生,本身他有很多的焦虑,年纪大的男性焦虑少,他能够多体谅体谅我。

    还有的人呢,是觉得年纪大的男性,比方说,他可能会更包容我啊,或者他对情感的经验会更丰富,都可能有。我觉得这个没有一定的定势为什么你会喜欢年纪大的男性,但是如果你真的想了解的话,我特别的建议你去考虑考虑,到底你喜欢这个人什么,你喜欢这个人怎么对你,你喜欢这个人什么时候带给你的感受,我相信:

    也许它和安全感有关系,也许不一定那么有关系,真的。

    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你有答案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全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z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