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集中摘抄关于IT 行业求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系列一篇文章提到面试时带一份书单,可以更立体可信得展示基本功和素养。但这里面有个问题: 作为码农,这只是基础,怎样显示自己有过充分的锻炼呢?
Joel 12条
Git Hub
这里就不仔细介绍了,总结一下刘老师提出的几条( IT 我不了解所以直接摘抄):
一个增长很快的东西,只能说明,人们等待这个产品很久了。
Social Coding:
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流程,真实的人名,一切代码review, check-in, test, build, document, 甚至讨论,计划,brianstorming,流程,一切的一切,都是项目历史的一部分,都可以像棋局那样复盘。有经验的面试者只要稍稍扫两眼一个人的GitHub历史,挑出几个check-in历史看一看,便完全能够迅速判断这个人是否满足他的要求。不再需要费劲心机地去想题目,去观察,去揣测,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同时还只能采样到几个极为有限的点。
不像象牙塔里面大作业,这里有源代码管理系统,自动化build,有check-in,有review,有分工,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集市,一个超出象牙塔的集市,牛人相互吸引,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和自己拥有共同兴趣的一帮人,真正做起一点事情,而不是交差,不需要受限于几十个人的一个小班级。Here Comes Everybody。
为什么我(作者刘老师)这么有信心?因为这事儿已经发生了。这个想法也完全不是我原创的。
正如很多事情一样,现在在国内发生的事情,往往是美国那头的历史。今年7月中旬,纽约一家公司的工程师老大发了一篇博客文章:Github is Your New Resume。指出一个惊人但再合理不过的事实:越来越多的IT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要求应聘者给出GitHub账号。甚至已经有人为GitHub写了根据GitHub上的历史自动生成简历的工具。
仔细想想,这是必然的趋势,没有比这个再合理的事情了,既然StackOverflow的历史能够作为简历,GitHub的历史不本该就是更好的简历吗:你想要具有实战经验,懂check-in懂review懂test和代码质量的重要性,懂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你本就应该在一个真实的项目当中去锻炼这些东西,而这些在目前已经完全可以办到。正如邹欣老师所说,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面试。
注意: 单人项目不理想,一两个月的项目也不理想,最好足够大,可以锻炼到方方面面,尚未完成的项目也可以作为简历。
这是"意外艺术"公众号的一个图,自然,如果都做到,一天不止需要八分钟所以为什么题目说两年面试一个人,这不是标题党,而是说,一个可以提前两年准备的人,自然备受青睐。
书单+GitHub就相当于一个1~2年的一个面试,信息量非常大,很能说明问题。
记住:
IT行业非常特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应该)在互联网上学的,自组织的力量完全大于传统的教育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