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完第4章 《打造成功的职业生涯》后,我有很多收获,一个一个说。
1)工作的时候不做工具人,做拥有工具的和使用工具的人。
那么想成为一个拥有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书中提到有两点法则:
一是先思考再行动。
当一个主动思考的人接到任务后,常先用5w法来分析。
什么是5w?
就是连续问自己下面5个问题:
w1.完成这个任务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理清目的
w2.完成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盘点资源
w3.这个任务与其他工作的重要性-排好优先级
w4.这个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去完成-做好规划
w5.完成该任务有没有更高效的方式-选好方法。
实然,做一名工具人是最舒服的,因为他不担结果风险,不需要动脑子,属于手脚忙活脑子不用灵活的一类人。
结果也很悲惨,工具人总是属于拿到报酬最少的那一波人。
《管道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是单纯做任务的执行者,在体力被榨干后,只有被淘汰的结果。
那么我们是选择做动脑子的思考者,还是做无脑执行者呢?
2)拒绝伪勤奋,通过结果评价过程。
心理学家把下面4个表现通常称为是伪勤奋:
a.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容易的环节,还称自己有苦劳。
b.以准备做的名义拖延,看上去很忙,实际上没有任何进展。
c.不验证自己的工作输出成果。
d.读了很多书,但从来不总结规律不思考,就算总结了规律,也不落实到实践当中。
我觉得这4个点总结的相当好。
很多时候,我们下班后累瘫了,回头看自己这一天都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价值。想来想去却发现记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反正是从早忙到晚。
这大概率就陷入到了伪勤奋的坑里头。
目前自己看书也是有亲身的体会的。
书中的道理那么多道理,都懂,但回到生活,改变的却很少。
为什么?
就是没有把自己的思考总结,运用到生活事业当中去,没有验证自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成果,知行不合一。
3)怎么做,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让自己不可替代?
在这个点上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说要学会向上管理,向上管理中重要一点,学会如何向上级汇报。
每次和领导单独见面的时候,要准备一张纸,纸上要填满以下4个信息:
a.展示自己目前这个阶段的一些输出的成果,跟领导确认对结果是否满意。
b.和领导确认下一个阶段的规划和优先级。和领导的步调保持一致。
c.寻求领导的支援和支持,在展示自己对全局有把控的基础上,提出自己需要的资源。
d.对领导表示感谢,让领导知道你是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你的能力和业务得到了提升。
我觉得自己在向上管理这点上,做的很差。
原因是目前的领导,我个人不是很欣赏他,加上自己的自尊心作怪,认为经常去找领导汇报,其他同事会不会觉得自己溜须拍马?
所以工作上很少主动找领导汇报成果,属于能不找就不找。
读完书,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带有偏见的做法,会影响到领导对我的判断。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我每天在干什么事情,就更没法了解我输出和能力。
在这个点上啊,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硬实力转向为软实力。
什么是硬实力?
就是在自己专业领域里有具有门槛性的专业技能。
什么是软实力?
软实力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项目管理,风险把控的能力。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敏感,对人物的敏感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在专业能力上可能上升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加强软实力可以说是一种更加智慧的选择,能够让自己更加不可替代。
5)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小窍门。
记得每半年更新一次自己的简历,并把简历发送给3个猎头。
如果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更新的,说明自己这个阶段,可能并没有培养出什么新的核心竞争力。
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是不是没有任何的挑战,没有给自己增值?是不是要调整下工作方向?
发送给至少三个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给我们指路,用他们长期在一线敏锐的视角,帮自己重新定位在市场的竞争力和价值,指出我们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他们的分析,就更明晰后面的努力方向。
对我来说,第四章绝对是干货满满的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