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561703/2030bc390177aaed.jpeg)
S型曲线
读完第3章《规划人生的蓝图》中永远进化的S型曲线,我感到很自责。
有一个感悟,成事的人,总是在向内找原因和力量,反思自己,用力地死磕自己。在困境中,他们不甘于现状,品性里带着一股子韧性,用积极地思考引导行动给自己带来转机。
“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猫叔的书中写到,他曾经在被子里痛哭。
“我不应该是现在的处境,我可以更好!” 老师在深夜连续加班40H时,内心对自己打气。
我看到了在问题面前一种反脆弱的精神,拥有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行的态度。
回看自己,连续几年,需要加班到深夜凌晨,在漆黑的回家路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内心里除了吐槽工作繁琐,痛骂老板无人性,以此发泄一顿,也曾发誓不想要这种生活,但注意力一直没有回到自己的身上,没有反思自己,我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来摆脱它?
没有,我的选择是在抱怨过后,稍作整顿,重新上阵。再次陷入任由工作折磨,随波逐流的漩涡。
现在想起来,除了廉价地感动自己,毫无用处。
在这里自己还陷入了一个困境,那就是老师提到《稀缺》里面的“管窥”一词,只聚焦眼下的事情,而缺乏长远的规划,不关心行业和跨行业的多样化思维和技能。
结果是我在事业上原地踏步好几年。
老师提出永远的S型曲线这一概念,告诫我们,需要在每一阶段的顶峰到来前,就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S曲线。
若是等待生活出现状况才开始动作,难免就太晚了。
看看我们普通白领上班族的生活日轨迹:在努力工作获得更高收入后,往往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相比原来支出更多的钱去租房,购买奢侈品,用高档手机,让自己负债累累。几年下来,储蓄没有增多,反而消费水平提升了不少。
其实是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我更加明白了:追求享乐的消费主义思维,是短视的财富思维,造成的结果是当下很美好,未来很糟糕。
我们要想未来也美好,该怎么做?
首先,老师告诉我一条人生原则:
财富是流动的,外界环境是变化的。所以不能仅仅用存量思维或流量的思维看待财富,必须转换为持续增量的思维。
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钱的流入量要大于流出量。既要会赚钱,还要会用钱,会留住钱,会用钱生钱。这样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富裕。
有一个事实,那些中彩票的暴发户们,大部分人都在3-5年内败光自己的财产,剩余能守住自己财富的人比例不足5%。
其次,突破人生瓶颈的秘密在于:居安思危。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莫过于全球首富亚马逊CEO贝索斯的故事。他把西雅图总部大楼命名为DAY 1,大楼四处都贴着第一天的标志,提醒自己和公司员工,尽管我们已然是世界级的头部公司,这是我们每个人新的一天,请永远活在起点,而不是顶峰。
我还想到了贝壳CEO左晖的故事,几年前,在链家做到全国中介行业第一之后,他每年依然召开高管开研讨会,主题就是如何打败链家。在一次研讨结束后,便开始了互联网中介平台-贝壳的布局。现在贝壳,链家,早已坐稳行业老大的头把交椅,甚至人们一时想不出第二名是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每个人的S型曲线末端都逃不过下降的趋势,提前布局,创造第二条,第三条曲线,才可获得持续发展。
搭钱建路,为未来规划。
这里书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工具:现状-桥梁-梦想表格。
坦诚的面对现状,再问问自己梦想和目标是什么,中间的差距,就是要我们要搭的桥,走的路。
理性地想一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获得什么东西,放弃什么东西,可以去哪里借力,可以请教那些人。
S型曲线,警示我们要具备超前的危机感,提前为未来思考更多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