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能获得大量知识,学习是一项需要我们参与的过程。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积极的呢?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在一堂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生解一种新题型。第一种情形,前面30分钟让学生自己尝试求解,后面15分钟老师点评讲解。第二种情形,老师先讲解解题要点,给一个解题步骤的具体案例,然后给出练习题。你会觉得哪一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育专家推崇“发现式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并获取知识。他们以为这种学习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获得的知识。然而,科学家研究了各个学科后发现,第二种学习方法,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的知识最熟练。
学习不是盲目试错,而是先要有一个指引方向。在这个方向指引下,提出假设,努力思考,获得结果,然后和老师的答案进行验证。如果只是心无旁骛坐在椅子上,老老实实听讲,没有提问,没有参与小组讨论,只是被动吸,并没有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光要提问,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还要动手实践,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从多个维度获取信息。新信息不光进入海马体进行记忆存储,还进入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深度。
学习材料难易程度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材料太难,会打击学习信心,大脑相关区域不会兴奋。如果学习材料太容易,会让我们感到很无聊,同样提不起兴趣。最佳的学习材料是熟悉加意外。熟悉是指已储备知识,意外是指新的,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研究表明,最新知识占已有知识为15.87%最为合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