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萌动,是汹涌澎湃的情愫和炙热的青春
与冯唐的不期而遇,是因为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说改变的影视剧,一种另类独特的青春,欢脱的周冬雨和带点痞气的张一山,让那段已经流逝了的青春时光倒流了回来。每个观影的不同年纪,都带着对青春的真实怀念,在那个青春里迎来了“春风十里”的集体回忆。《春风十里不如你》在很大程度上让青春网剧的受众面大大拓宽,串连起了90后到70后的青春,少了题材红利的牵引,反而让更多的人开始好奇,“北京系列”的故事里还有哪些值得心动的故事?那么,选择一本冯唐的书是不错的选择。人生有不同的阶层也有不同的年段,在这些故事里,手里的《北京三部曲》是冯唐自述式人生的描摹,翻开时最惊喜的是在书页中夹着一卷特别的水墨山水卷式的时间图卷,让人在阅读时感觉特别有感触,真正在时间意义上展现了一个全景式的青春。当你翻开厚厚一本《北京三部曲》,看的是秋水从八十中到协和医院再到麦肯锡的人生,当然,也是冯唐的人生,一个北京孩子成长的历程。
时移世易,时间改变的不仅是人,还有人生,这三部带着浓郁九十年代风情的书以“三部曲”的形式来展现。在翻开书页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书籍和影视明显是不同,在这里展开的是横向的时间图景。很喜欢书页夹藏的那卷风琴页的水墨图景,冯唐在一个完整成长过程里所出现里,显然青春才是主题,对上世纪的北京风物精致的回忆不是重点,完整的青春其实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达成与自己的和解。从人的成长到成熟的一个时代剪影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对一个姑娘的渴慕,对“尤物”的定义,性的觉醒和“你一定要努力去找,去干,这就是志气,就是理想,这就是牛逼”的坚持,《万物生长》里秋水对初恋的胡思乱想,“我想,这时候,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北京,北京》里冯唐对小说的的总结:“(书里)讲述我的认知中,人如何离开毛茸茸的状态,开始装逼,死挺,成为社会中坚”。也许你也看到了,在真正的冯唐式的写作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欲望喷薄的、荷尔蒙洋溢的青年对异性真实的渴慕,在年华还没有真正盛放青春芳华的姑娘身上,秋水萌动的汹涌澎湃的情愫和炙热的青春四处奔涌,这里带着的是真实。
也许你看过冯唐这三本书,也许你也看到真实的青春在他笔下是怎么描述的,但是想要通过文学来解决困惑,独立的切割其实很难做到对青春全景理解。网络遍地都是霸道总裁离青年还远,明媚而忧伤的“逆流成河”的青春文学让人不知何以自处,因此,诚恳地告诉每一个读者,青春的模样不是你所渴求的或者臆想的那样,冯唐在《北京三部曲》里把青春分段再联结,他以秋水的名义告诉你,那些你曾经渴求与之相处甚至结合的姑娘就是人生里必不可少的学校,上得了这所学校,你才算迈进了人生的课堂,知道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也许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单行本与合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只是,对青春仍有思考,对生活还有渴求的那些人,其实青春的意义还是不同的。喜欢的其实是那种一口气阅读的连贯,而不是告一段落,等待再续的感觉。把“北京”的这些青春故事全部串联起来,才能够看得懂成长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男孩和自己的欲望和解的青春与挣扎,然后当那些横冲直撞、毫无顾忌的热血和勇气冷却之后,拥有了优雅,潜藏了气质,他才算走入了这个社会。而这样的领悟,很明显是读完一本书再拿起另一本书所无法比拟的。
冯唐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有着争议,从《不二》《女神一号》里,围绕冯唐笔触下的那些对生命真实本质描述的争端从来就未曾断绝。在这样的心境下阅读《北京三部曲》的感觉是不同的,尤其喜欢书里在每一章节前后都有的摘录和节选,总是若有似无地告诉你在这里有哪些还值得你细细琢磨的,最后的后记还有冯唐自己的回看和感悟。从一个小县城里的已婚青年,白天工作晚上带娃,心情好的时候读读书,走走路,在这里看到完全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在书里的倒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