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作者: 鱼仔_c725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8:55 被阅读0次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一生求艺多寂寞

因为阴历和阳历转换的问题,所以黄宾虹实际上是1864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时间按阴历说是大年三十子时,所以长者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黄宾虹的纪年比我们多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虚一岁,即在娘胎里就有了一岁,他实足的年纪是90岁,他自己纪年是93岁。他的祖籍是安徽,生在浙江金华。1907年他因被控告私铸钱币,就跑到上海,在上海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黄宾虹到了上海以后,曾经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上海艺专、暨南大学和中国画研究会等地方做教授或中国画的导师。1937年6月他又受聘北上前往北平,在古物陈列研究所做教授,兼任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被人控告贪污,其中涉及到字画,所以黄宾虹就受邀作为鉴定委员到故宫鉴定字画,这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

黄宾虹非常喜欢南方的山水,北平干燥的天气让他经常流鼻血,那个时候可能雾霾没有这么厉害,但是有沙尘暴,这让黄宾虹很不适应,便在1948年回到南方,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个时候他已经八九十岁。那时他的个人艺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而且除这些,他还精通烹调、太极拳、围棋、中医,堪称绘画界里的国学大家。

黄宾虹早年一度是一个革命者,崇拜谭嗣同这样激进的革命派,曾经加入过南社、黄社这样的同情革命、主张进步的进步团体,所以黄宾虹的一生是从一个革命者变化成为一个文化人。他在上海做过许多事情,组织出版编辑国学、美术类的丛书,同时在艺术学院教学。

在中壮年时期,黄宾虹是作为一位综合的活动家、出版家、教育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到了北平之后,作为老辈的艺术家,他没有齐白石当时那样红火的生命,也没有像徐悲鸿那样奔走于社会事件当中,这个时候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人,一个艺术家。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可见,虽然黄宾虹跟齐白石一样,都说过绘画是寂寞之道,但是黄宾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师亲眼见到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可见,黄宾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对自己将留名后世的自信结合在一起的。

黄宾虹在69岁的时候去了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他在青城山的时候,赶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进而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对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说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契机,雨中的山水启示了他对真山水的感受。黄宾虹的一生还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这些对形成他的画风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契机。

1949年,黄宾虹成为全国第一届美展的审查委员,1950年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浙江省的人大代表。1952年患了白内障以后,他的视觉几乎为零,看东西模模糊糊,对他晚年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90岁那年,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为他庆祝九十岁大寿,在上海做了一次展览,这次主要是花鸟画展。华东行政委员会的文化局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1955年他因得胃癌在杭州去世,实足年龄90岁,虚龄92岁。

黄宾虹一生大体是上述经历,他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他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他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用于收藏古器物、古玺印、古字画,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捉襟见肘,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于经营和炒作的人,在赢得社会声誉方面,他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这三方面缺一个,我以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赏他。或者你会怀着对他绘画的神秘感,但很难进入他的世界。

我认为,人类的艺术一个是生命的阅历,一个是文化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伟大和深沉的艺术。黄宾虹是一个怀抱家国情怀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指望他经商,但是黄宾虹走上了一条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艺术救国,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艺术是特健药”,认为艺术有益人生,是最好的营养品,可是这样的话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他不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富强了,黄宾虹的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看来,黄宾虹的一生虽然以儒学入道,但是他对道家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艺术境界。

一位艺术家的灵魂在于文史哲的思想,黄宾虹的艺术审美思想落点落在道家,看他的画论和著述经常提到庄子,这透露出他对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的钦佩与向往,这些都与他绘画的精神有关系。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绘画,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态度,了解他的艺术足迹,这样才能在欣赏,或者鉴定他的画作时减少误读。

早期游艺南北二宗

下面说一下黄宾虹艺术的分期。目前我们所见到黄宾虹的绘画中,1907年到上海之前的作品极少,但肯定有留存。目前出版的黄宾虹画册里有一些早期的作品,但是没有年款。黄宾虹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的绘画里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没有年款的。他最后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好多都没有款,甚至没有题字,上面只盖了一方浙江博物馆的收藏印。假如那上面有一方黄宾虹的章,那一定是他的夫人在捐赠的时候盖的,不是他自己盖的,可见他活着的时候对艺术的求索是没有终结的。作为一个探索性、实验性的画家,黄宾虹的每张作品,或者每一个时期都处在探索和实践的状态中。

黄宾虹到40岁时作品还不算成熟,这一阶段他处在酝酿的时期,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古人揣摩传统。但是他自己早期的风貌里,已经透露出后来成熟时期的端,这个端倪就是六个字:“实处易,虚处难”,这是他早年求学时,启蒙老师指点他的话,即画有形象的地方容易,画没有笔墨没有形象、留白布虚的时候难。在这个时期的画作中可见,他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了,山梁留白的地方已经很好看了。

清朝的画论家笪重光说“妙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虚与实相生,就像中国人的太极思想,阴阳并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互动。黄宾虹的绘画是表达中国古代易经思想、道学理念最成功、最集中、最典型的画作。

黄宾虹晚年会凭着印象,拿20年前,或者30年前的作品再题,80岁的时候可能把50岁的作品题一下,90岁的时候把60岁的作品再题一下。他这个人不太在意作品本身是不是很完美,他心里想的是这个阶段要解决艺术上的什么问题。

我的老师李可染是黄宾虹的弟子,李可染后来治学也是这个办法。有一次他亲自跟我讲,自己一度画不好山水中的点景人物,虽然自己很早就会画人物,但是把人物放在山水里总是画不好,便用了两年的时间专攻点景人物。这是李可染先生的原话。我想这是潜移默化受到黄宾虹先生影响的结果。

有些黄宾虹在体会学习宋、明画作时绘制的作品,应当是他在50岁上下创作的,有很明显北宗山水的风格。南北宗论断的提出者是明代的董其昌,有人批评董其昌的分类不严谨,确实他的分类很简单,即北宗的山水是职业画家画的,南宗的山水是文人画家画的。北宗的山水设色讲求形式,比较注重再现;南宗的山水是水墨写意,注重表现。

黄宾虹在50岁左右还在南北二宗之间游艺,并且着重学习北宗的绘画,用笔规矩,山的皴法明显,不像后来画得那么自然、率真、空灵。他这个时候多用小的狼毫笔,要知道黄宾虹一辈子是用小笔画大画,他们这种传统型的画家不会画很大尺幅的作品,所以黄宾虹特别大尺幅的作品凤毛麟角,扇面、册页是比较拿手的。

在黄宾虹早期细腻的作品中,笔法很多,点线很多。这个时候他的虚实感已经越来越强,有时会用很明显的南宗画法,南宗的画法是以书法入画,笔法上比较柔韧,墨法比较滋润。在早期的作品中,山头上的草木用长短披麻皴画出,叫矾头山,五代的董源乃至北宋的范宽都是这样的风格。此时,在构图上他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图式风格,就是太极阴阳的意味还不明显。

我们看黄宾虹的画,除了以水墨的面貌为主,再就是浅绛,浅绛就是淡设色,主要用两个颜色,一个是赭石色,一个是花青色,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中国人的设色不同于西方色彩学说的色彩,我们是五行阴阳系统的哲学色彩。用赭石代表大地,用花青色象征天,合起来就是天地。中国古代认为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在地面最大的阴阳是山和水,山是阳,水是阴。黄宾虹画浅绛山水,在早期很少用大青绿的画法,偶尔画过一点小青绿,所谓青绿就是用水墨勾勒轮廓在里面填色,而且以青色和绿色为主。

艺术是由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组成的,黄宾虹的可见世界刚才我们讲了,外表不漂亮,画得不工致,不优雅,容易令观者有隔阂。而当我们穿过这道隔阂,会发现黄宾虹想要传达的东西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质,这种气质他自己概括为四个字:“浑厚华滋”。他有诗句“浑厚华滋我民族”。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智慧的民族,这是他的理念。他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他热爱这方土地,更热爱这个土地上诞生的文化。

黄宾虹这一生到底画了多少张画?实际上我们现在只能粗略估计。据我所知,他去世以后,他的夫人宋若婴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如果无论尺幅大小,无论创作还是写生,共有5000张左右,还有一些别的文物,加在一起有1万多件。我估计他作品的总数不会超过1万件,这只是大概的估计。

保存在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很有故事,当时按他的遗嘱,这些画作是要捐给国家的,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他的夫人很着急,说这些东西在我手上,万一坏了或丢了怎么办?便不断地去联系接收单位。浙江博物馆据说对接受这些东西并不积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才勉强答应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这就是黄宾虹的遭遇。

黄宾虹懂易经,他好像真的对命运有所卜算,在世时曾说,50年以后人们会看好我的画。结果他1955年去世,恰好在50年后的2005年,浙江博物馆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大型展览和系列活动,纪念黄宾虹,由此确立了黄宾虹绘画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

相关文章

  •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

  • 大艺术家一一一黄宾虹

    黄宾虹 黄宾虹中堂 黄宾虹书法对联 范成元 范成元作品欣赏 2022.4.18

  • 黄宾虹画像

    黄宾虹画像 北京画像画家樊大牛 黄宾虹画像樊大牛 中国画黄宾虹画像 黄宾虹画像,樊大牛(中国画,纸本,画心180✘96)

  • 2018-08-30

    人有三种认同的需求,依次递增 被人认同的需求 被社会认同的需求 自我认同的需求

  • 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没人喜欢被人否定,不管是什么职业、年龄、性别的人都不喜欢人否定,人都喜欢被人肯定,即被人认同。 否定不是批评别人,...

  • 黄宾虹

    题记:应一家国学书画院之约,为黄宾虹配诗一首。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山水画一代宗师,在画坛上,齐白石...

  •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画家、革命家、出版家、教育家,在考古、金石、书画...

  • 行走的艺术(十七)

    1943年,傅雷为黄宾虹举办画展时年仅35岁,而黄宾虹已步入耄耋之年。 当时的黄宾虹,虽然已在传统绘画圈摸爬滚打数...

  • @荷边书房@《用数据说话》阅读札记【34】用数据说话,强化逻辑思

    75%的认同感是驱动他人采取行动的关键 为什么是75%,而不是100%的认同呢?因为人们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 不懂审美,世界将与你无关

    黄宾虹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时,教授们为毕业生当场作画作为纪念,黄宾虹的桌前很少有人问津,他们都觉得黄宾虹的画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m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