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尽忠和孙万荣两人商量妥当,一拍即合,决定举兵起事。
这样,在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即696年五月十二日,契丹松漠都督是李尽忠和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乘机举兵反唐。
一时间契丹兵所过之处,人心所向,百姓箪食壶浆,送儿送粮,纷纷参军拥护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大军。
李尽忠和孙万荣所向披靡,一路击败唐朝大军,斩杀唐朝大将。
之后李、万的契丹军队攻陷营州,俘虏唐军赵文翙(hui)部数百人,并斩杀了赵文翙。
之后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令其妻兄孙万荣为大将,领兵出掠,所向皆下,十天内兵至数万,号称10万。
此举威震北方,也震动了坐在长安的女皇武则天。
听说北部契丹发动叛乱,坐镇长安的女皇武则天哪里能坐得安稳?
他决定立即派兵北上平叛。
那到底派谁去呢?这个平叛大将的选择,武则天确实费了一番心思。
她想扶持自己的武氏人物在朝中的势力,来打压李氏的气焰。毕竟自己已经是一个72岁高龄的老太了。
虽然说大臣面表面称呼我为女皇,皇上,还有大臣谄媚地说自己像三十多岁的美貌女子的,可是作为见过大风大浪的武则天来说,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打下的江山,终究有一天要拱手让人的。
让谁来继承?是李氏?还是武氏呢?
这个问题在武则天内心也是纠结了很长时间。
不论怎样,这一次,武则天还是想让武氏集团的人去尝试一下。
还有一个因素让武则天做出了此决定。
武则天心想,一个小小的契丹部族,不论是在人口、军事、经济各方面,在我武则天看来都是十分弱小的,甚至还不如隔壁的大祚荣所在的粟末靺鞨部族与高句丽,简直可以说就是一只蚂蚁,任我踩踏。
武则天就是武三思的亲表姑。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有了这层关系,武则天自然是处处护着武三思。
这次武则天想让武三思去积攒了功绩。
所以武则天对大臣说:
“小小的蛮族契丹,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还了得?武三思,这次是你大显神通之际,是你发挥才干的大好时机,这次就派你去平叛。你看意下如何?”
武则天认为小小的契丹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她认为此次叛乱可以很容易地被平定,就让自己的中意的继承人武三思好好利用此次机会,积攒一点战功和威望,以便来日作为我的最好的继承人。
武三思哪有选择的余地,他知道自己和女皇是一条船的人,女皇是不会害自己的。于是比较爽快地答应领兵前往。
这样,武三思就作为武则天派出的第一批平叛大军,总领三军出发了。出发前,武则天还不放心,还为武三思派出了武周时期著名的宰相姚踌为辅佐,再加上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28名大将,阵容可谓是十分豪华。
唐朝大军浩浩荡荡地兵锋直指契丹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