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世界不完美,但不耽误我们把事情做好一点

这个世界不完美,但不耽误我们把事情做好一点

作者: h88ux2 | 来源:发表于2016-07-17 12:11 被阅读142次

    文/@王可乐kael

    很多人在还没开始时,就给替结果下了结果。

    所谓“生不逢时”,“天意冥冥”,“胳膊拧不过大腿”,“在错误的框架里,越多的努力越显得徒劳”。在这些人眼里,世界的不完美,是做不好事的所有原因。

    我时常在思考,该如何去描述恐惧。因为生活中所有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自怨自艾都源自人类的这个情绪。如正在冲下悬崖的汽车里,再好的司机也无力回天。现实中,冲下悬崖的汽车凤毛麟角,可“恐驾症”患者却玲琅满目。

    我们都期待一个良性的结果,以便对胜利进行赞扬。但很多人尚未尝试时,就提前表达了绝望。这种人,一辈子指点江山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可一事无成。翻译成今天的话叫:嘴炮。

    嘴炮的最大特征是没有充足的证据时,急于显示自己智力上的优越,用虚妄的结果替过程代言。嘴炮的第二种特征是:以高声的言论替行动的侏儒诡辩。这种人在人群中是隐蔽的害虫,因为英国的密尔曾说过:“今天这个时代,自主思考,独立行动就是造福你的种族”。

    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描绘智慧的词汇基本来自虚构。人们形容一个人聪明,经常比喻其为“诸葛在世”。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诸葛亮有“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本事,可人们只对这个桥段感兴趣,基本不去在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辛酸史。相比于那个美好的智者形象,躬耕三国的蜀国丞相,似乎不太“聪明”。

    在儒家文化里,一直有以“成圣”为毕生追求的道德训诫。但“成圣”的指引却是一个行动派塑造的。两千多年前,丧家犬代言人孔夫子被鲁国驱逐,表达短暂的绝望后,迅速投入到周游列国的实践中,一路颠沛流离。藩王诸侯们听不进他的仁义礼智信。可以说,他是一个连续创业失败者。但我们可爱而倔强的孔夫子却赢得了一种更伟大的胜利。他求仁得圣,直到今天我们都奉他为大成至圣先师。这位圣人的名声却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没有坐而论道般的指点江山,未出鲁国而知天下事。

    正所谓巧妇有巧妇的愁,泥瓦匠有泥瓦匠的忧。无米之炊,缝缝补补的事总得有人做。宋徽宗所在的时代,北宋占当时全世界GDP的80%,军队数量是全地球军人数量的总和。就这么一个锦绣河山,金人一来,皇帝被俘虏。而岳飞在的南宋,算是山河破碎,满目萧条,连皇帝赏赐功臣时,物资紧缺到要打欠条。可这没有妨碍岳飞和韩世忠们奋力抗金,收回旧土。可见,自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胜券不一定握在你手里。

    岳家军在冲刺时,士兵们会想念徽宗时丰盛的物质补给和加官进爵吗?他们的勇敢和智慧,不需要完美的条件为前提。他们只信仰一刀一枪去拼杀,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徽宗时国富民殷,却兵败如山倒,高宗时穷困潦倒,却节节胜利。(这是最好的两面教材)

    同样,晚清摇摇欲坠时,曾国藩和左宗棠等湖湘人士也在一个大背景下——大清国已经抽心一烂。用我们历史教科书的话讲叫:“腐朽堕落的封建时代已经病入膏肓。”

    曾国藩在抗击太平天国的某个夜晚,有没有站在江岸想到我们这一层:“老子在这杀来杀去,有屁用?反正过几年革命党要推翻大清朝的统治了”。就是说体制本身错了,体制内的改革家和实干家有意义吗?改来改去,奋斗来奋斗去,无非是延缓死亡的时间而已。与其痛苦而无望地被病魔折磨,倒不如来个安乐死。

    曾国藩比我们谁都清楚大清的病症,因为他也悲观地感叹过:朝无君子,人事愤乱,恐非能久之道。”可他却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他让容闳去国外买机器,领导洋务运动,组织翻译西方典籍,送自己的儿子学外语,研究数学,让这个几千年来只懂耕地的民族,有了第一批近代工厂,第一批留学生。

    他的实干精神,并不是源自他对大清朝的热爱,而是他骨子里谦虚谨慎的态度。在家书里,他有一句让人永久受教的话:“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而喜;知世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就不奇怪后人会把他叫古今第一完人了。另外,我觉得曾国藩还有句话算是切中嘴炮们的要害:“文人善以意为之,而不知甲仗为何物,战阵为何事,浮词伪语,随意编造,断不可信。”

    酒桌上是嘴炮最集中爆发的时刻,但我们都心知肚明这大义凛然的嘴炮不靠谱。我们需要批评缺失,但不能把不完美当成懒惰的借口。我们有太多指点江山的“智者”,以至如刘备这样的听众有点不够用 .....

    抗战时川军以装备差而闻名于世。武器基本都是张之洞的“汉阳造”,甚至川军们穿草鞋日行200里。可没过多久,则以“作战勇猛”让国人铭记于心。台儿庄血战,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全国哀恸。几年时间,就有“无川不成军”说法。“锤子”这一不雅四川方言,也成为一时流行语。

    在决定出发的时候,我写了这么一句话:“带着我和世界的相互敬畏和相互鄙视,我上路了,于我而言,在路上的状态比选择走什么路重要。”因为西谚有云:“我不会因为我的信仰去死,因为我不能证明它是对的。”

    或许得益于我坚信这个世界虽不完美,但不耽误我们把事情做好一点的态度。我只需要去做事,滔滔不绝的高屋建瓴留给未出茅庐的诸葛亮们吧。

    出了茅庐的孔明,只有鞠躬尽瘁般地一城一池的去打,一寸一寸土地去争。

    仅以此文,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世界不完美,但不耽误我们把事情做好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ou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