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这本书的精读就要接近尾声了。原本计划下一本书是他后面出版的《好好思考》,但是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到了两本我一直想去看,但是还没有看完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穷查理宝典》,感觉他们一直在我的书架上向我招手。很多人在刚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不知道选哪些书来看,其实大家多看两本就知道看什么书了,好的书籍会自动帮你找到更多好书。
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时间不够,阅读速度和质量跟不上,导致家里很多书都还没有看。由于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后多年之后,正儿八经开始阅读的第二年(去年姑且算是第一年吧),所以阅读速度和吸收书本精华的质量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事情。好的,今天的废话先啰嗦到这里,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专题。
七大思维模型
今天要给大家带来成甲老师在本书最后,也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几个“临界知识”,我更认可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说法——思维模型。因为这几个原则或者说是知识点,其实就是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该用什么样的套路去思考,我认为“思维模型”的说法更加准确。它们分别是: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和安全空间。今天首先要讲的是——复利效应。
复利的背书
2500年前,腓尼旅行家昂蒂帕克写下了炫人眼目的七大奇迹清单,具体是哪些咱们就不提了,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后世的一位科学家,也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超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又在七大奇迹上面加了一个,是“复利”。

上面这张图片眼熟吗?是不是在很多保险公司或者银行证券公司的各种产品发布会上面看到过,因为我们公司也经常用这张图片去增加客户对于“复利”概念的认知。
大部分人对于复利的理解就是在存钱当中的应用:今年存1万块,每年收益10%,利滚利存20年,就发财啦!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可能存到第二年第三年就发现,怎么才这么一点钱啊,也没啥效果,就放弃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复利的数学曲线,在曲线的前半部分,它的增长是十分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关键点在于持续和叠加。
复利的本质
但是,仅仅是这一个在存钱上面的应用,就会被爱因斯坦称之为第八大奇迹吗?为什么巴菲特的终身合伙人,最好的伙伴查理芒格在提到普世的智慧时,也会把理解复利作为第一条呢?因为存钱只是复利的一个很小的应用而已。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复利的本质。其实复利呢,它不仅仅是一种数字的叠加和计算,也不是我们在保险销售过程当中给客户进行演示的一个利益分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根据复利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在做了a这件事情之后,会导致b的增加,而b的增加又会反过来促进a的增长。
在生活当中,凡是符合这一规律的,都可以称之为复利。复利应该是一种思考方式,一个思维模型,才是正确的认知。
应用复利思维的提醒
复利效应在前期的时候是很不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的文明流传下来如此多的智慧结晶,它们所总结出来的成功方法,并没有让很多人成功,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的人太少。另外,对于利用复利投资这件事情,其实更好的投资是投入到个人的学习、自我成长和认知更新升级上面。开始读书的这一年来,我自己是深深的觉得,过去的自己确实有点傻,这个感觉可能也是复利效应带给自己的成长吧。
结语
今天的复利效应就到这里了,明天是概率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