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敏感是我自己造的词,描述的是「人在接触一个新领域知识时对信息产生路径的敏感度」。它是一个比「兴趣」和「天赋」更实用的概念。
创作敏感决定了你是否擅长某个领域。因为拥有创作敏感的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比普通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做思考,「有效思考时间」而非「努力时间」决定了你的能力成长。
我大学四年在网吧里度过了数不清的时间,都是在做两件事,一个是玩刀塔,一个是玩软件。大学毕业时我的刀塔水平跟大一差不多,是我们五人开黑组的神坑,但我对软件的兴趣让我得了一个【网管】的称号,考上了计算机研究生,还立志把产品经理作为职业。我玩刀塔的时间比玩软件的时间多得多,一起玩的哥们三年后水平都远强过新手,只有我几乎没有进步;而我大一时连QQ都没玩过,后来可以给全班人修电脑的软硬件。
后来我才知道关键点不是我的天赋和智力,而是我在这两个领域的创作敏感不同。我玩刀塔四年,完全是在无脑参与,没有思考过每个英雄的技能特点、合理出装,每局游戏的节奏、战略战术,没有看视频学习过,没有请教过别人怎么打,甚至没有认真想过怎么才能打好,这是典型的无创作敏感,结果就是只有「努力时间」没有「有效思考时间」。而从我接触软件开始,我会无意识的记忆和思考见过的每个界面,思考它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我还记得在网吧通宵研究QQ空间的玩法,大量的「有效思考时间」让我比普通人更擅长处理软件。
创作敏感是可以培养的。大学四年我对这种敏感差异没有刻意处理,这两件事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不知道这种差异的原因,但一旦知道了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运用它,刻意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敏感。
我最近在尝试培养自己对写作的敏感。直觉上认为读书和写作是有关联的,我很喜欢读书,中学时在各种场合偷着读书,工作以后最享受的时光也是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但我对写作和表达没有创作敏感,看书时只是无脑接收信息,没有思考过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大部分的文章看完以后印象非常浅,就算很喜欢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一位豆瓣友邻感慨:只消费不创作,好像在山底徘徊。但我要求自己每周写一篇文章后,我竟然会开始看书的时候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意图、哪里可以为我所用,比从前敏感了很多,这个改变非常自然,毫不费力。
人和人的创作敏感大不相同。我的大学五人开黑组里,有个哥们是刀塔大神,从小喜欢玩游戏,对任何游戏都上手很快,现在腾讯做游戏策划。我有个前同事特别擅长拍照片,随手拍的生活照也很有大师范。我还有个朋友擅长画画,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平时的小作品充满灵气讨人喜欢。我不认为这些人是智力超群或者天赋过人,我觉得他们是在这些领域有更高的创作敏感。
创作敏感是我最近意识到的一个概念,暂时先用它解释一部分现象,也让我有信心去做一些改变。还不知道它跟天赋的关系,人在不同领域差异的原因,不同人在同一个领域差异的原因,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有多大,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对这个概念有新的想法,再来写后续。
网友评论
1、我觉得最晦涩的是第一段,你下定义的那一句太生硬了,不太好读;后面内容都很通畅;
1、好就是整个提出观点,证明观点,举例都很贴切
2、欠点的地方就是略主观,因为整个论述都是从自身or身边出发;还有就是关于创作敏感是可以培养的这点,没有写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