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一家高中“火了”,在网络词汇里,“火了”有双重含义,正面的是表示出圈了,反面的是说出大丑了。从这个词汇的使用,就可以看出当下社会那种玩世不恭的趣味,似乎一切都只是一个话题而已,是否有趣,大概是判断一个话题有没有传播价值的唯一标准。似乎能成为爆款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文章。
这种现象成为主流,是我所不太能够接受的。
说实话,对于类似的热点,我向来比较冷漠。但是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说什么都有,我并不想对当事人各方的是非善恶作出判断,说实在的也很难轻易下结论。我听到的结果是,女主被开除公职,女主的丈夫被网络讨伐,女主小情人的家长对女主提出了起诉。处分人的无非是为了自我保护,讨伐人的无非要显示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家长是为了获得权益的补偿。说句不客气的话,是恋情和还是欲望,谁能说得清呢?外人说不清,当事人也不一定明白。
以往的那些师生恋,都是男大女小,这次的事件却有些不同。是女大男小。
但是,也不是没有先例。
麻客隆与布丽吉特擦出火花的时候,麻客隆16岁,布丽吉特40岁,布丽吉特的大女儿还年长麻客隆一岁。这份感情源自于戏剧排练时,两人的肢体接触。
布里吉特的丈夫知道妻子出轨以后,首先是反省自己,然后寻求和解,虽然他没有成功,但并没有去毁损布里吉特的名誉。
而今次女主的丈夫,却选择曝光,将私情大白于天下,他或许以为在搞臭女主的同时,可以为自己赢得同情和支持,可结果并非如他所愿,女主是臭了,但他自己也臭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家事,是无能的表现,但这并不可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自的苦,只能各自默默地咽下。那些喜欢把自己的私事拿出来谈论的人,除了背后遭人耻笑,还能得到什么呢,家里那些拿不上台面的事,无非是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以前做这种事情的,是女性比较多,而且也只是向自己的“可信”的闺蜜抖露,时代进步了,七尺男儿大有过之,居然想到利用网络的力量,这样的杀伤力显然是惊人的。
不少人,对于家事缺乏界限感和分寸感,公与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我始终认为,类似的事件始终属于个案,并没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所以是不值得公开大肆渲染。神经过敏者难免又要人心惶惶了。当权者为了逃避责任,也会滥用公共权力,浪费公共资源。
流量时代的有些写作者就像苍蝇一样,哪里有一坨屎,就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发出嗡嗡一片,令人厌烦;他们又犹如嗜血的豺狼,要用别人的血和泪来滋养自己的身体,从中窃取一份利益。当他们摇动笔杆的时候,难道就不能想一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溟灭那珍贵的良知吗?
可是,如今盛行的就是热搜、上榜,想来,对于这种局面,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虽然不能阻挡,但也绝不同流合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