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参加了西安的创新教育大会,虽已过去几天,余温犹在,做一个简单梳理。
这也是和关注教育创新的小伙伴第三次线下聚会,会议地点在欧亚学院。这个学校真是大,占地近千亩,我2016年参加考试去过一次,虽然离得比较近也再没去过。
这次的活动地点在教学楼的下沉广场,中午在学校餐厅用餐,算是比较深度的感受了下这所学校。用环境和各种硬件上来说,学校的优势都非常的明显。教室的玻璃和门窗差不多是落地的大面积玻璃,滚轮方便滑动的坐椅很有办公的感觉,楼层的公共空间打造成的自习或休息空间都很舒适和人性化,校园里商业的味道比较浓郁,咖啡馆和快餐店很显眼很便利。
来说说活动的收获吧:上午是三个嘉宾的逐个分享,下午是分会场的工作坊,同时展开,大家自愿选择一个想参与的主题。
第一位嘉宾先说说第一位分享嘉宾:董老师是从体制内出走的班主任,她的演讲娓娓道来、表达准确、入情入理。她从心疼自己的学生到出走学校,开始向内自我探索,与自己和解、与家庭和解,现在关注于经典的学习,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她给我留下的重要印象还有一个是:真实。讲到婆婆对从不进厨房的自己的愤怒,讲来自高度自律的家庭的自己和没有什么规则的婆家的冲突和和解,讲在家背诵经典时,穿着睡衣,背的龇牙咧嘴的状态,都是无比的坦诚和真实。
之后添加董老师的微信,看她建了好几个经典学习的群,有学习《易经》的,有学习《论语》的。她还有一个身份是诺友,她的群里不少人也是这个身份,很有意思。
第二位:高中生第二位分享者是一位读创新教育的学生,讲他的父母对教育很有想法,在他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为他选择创新教育学校,他先后在几个创新教育学校就读。
讲到了自我认知课,除了学校的课程,他自己还在参加社会上的不少学习。讲跟父母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已经相当和谐了,也依然存在冲突。他着重分享到要表达恨,我倒觉得是不满情绪的表达。人的情感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在乎的人,有时候需要把自己的不满意的情绪、被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才能更好的看到爱和感受到爱。他还建立了青少年互助群,吸引了在场不少人的加入。我因为中间出去了一趟没听完整,略有遗憾。
第三位:美术老师第三位分享嘉宾是一位美术老师,她同时在几个不同的场景里教学:即是传统学校的大学老师,又是创新学校的老师,还是商业机构的培训老师,也带小的工作坊,这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起初我还好奇她怎么平衡这几个教育场景,后来想清楚了,这些场景的互补恰恰使她被补充和滋养,现在想想多几个教学场景还是很重要的。这一场结束,我们的小伙伴还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我也觉得表达的不错。
下午的工作坊下午的工作坊其实主题都不错,我们选择了有共同标签的一个带领者,也想对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下。自我介绍的破冰环节用的是叫“两真一假”的游戏,用时很长,起初我还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后来觉得还是蛮有必要的。
她带领的是一个情景剧,通过这个呈现我有两个联想:1.系统中最灵活的部分影响最大。受启发于带领人扮演的学生角色,有现实身份和情景身份的叠加,总之她是这个系统中最灵活的人,所以比较大的影响到系统中的每个人。2.情景剧中家庭成员中的矛盾和冲突,给我的启示是: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活好自己去影响他人。一点感悟:不用担心没有人参与和表达,人和人的方法不一样,总有想表达的,当然也总有在观望的。
这次大会总体来讲主办方是很用心的:从分享嘉宾的选择到分享的内容的安排,从大会的进展形式到召开地点,从会议的开启到最后的总结,从中场穿插的提问环节到最后的行动倡议,从茶歇的安排到用餐环境的选择,整体的体验都不错。
对于一个新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认识、了解到有自己想法的过程,从相对的偏执到越来越客观和中正。无论如何,这个圈子的人都是一些有趣的人、有勇气的人,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