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三月小结《21天里的奇迹们》里,我谈到了2019年年末对我影响非常深的“FIRE”运动。我当时搬家选择合租公寓、阳台种菜、自制酸奶、(极大地)减少购物、闲鱼出售闲置、坚持自己做饭等种种行为,都源于FIRE理念。
它让我这个30多年的资深“散财童子”和“月光族”,竟然一下开了窍。从2019年12月到现在,我非常认真地每一天记账、省钱、存钱,并长远地考虑未来晚年人生。对,你没看错,就是当你不工作一直到死亡的那个人生阶段——所谓的退休。
今天就来正式讲讲FIRE是个什么东西,为何对我们如此重要。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它可以作为我们反思自己人生、工作和理财状况的一个入口。
©Giphy2019年,一股从全球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燃起的“火球”,从北美火到了欧洲、再到澳大利亚,也随着互联网的传播来到了中国。这就是被美国千禧一代热烈拥抱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意思是“经济独立、提早退休”。这一理念还催生了包括播客、博客、书籍、会议和非正式讨论群组在内的一整套生态系统。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4%原则”,一名“FIRE族”每个月保证储蓄率达到50%甚至更高,当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后,就可以靠4%的理财收益实现退休生活。
这里完全没有任何把人吓破胆的专业金融术语,而是对古老的储蓄的讴歌——尽可能把钱存下来,舍去一切不必要开支,以尽早达到财务独立的目标,挥别汲汲营营的日子,开始过真正想过的生活。
©Giphy这项极简理财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和节俭精神,散见于本·富兰克林1758年的经典著作《财富之路》、爱默生1841年的散文《自力更生》以及亨利·梭罗1854年的《瓦尔登湖》。
“FIRE族”所遵循的“圣经”则是《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这本1992年出版的商业畅销书颂扬财务独立,反对消费主义,作者薇琪·鲁宾(Vicki Robin)把时间(或生命)看得比物质享受重要。
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如果你一天能赚200美元,那么当你要去买一双100美元的鞋子时,你要问自己:‘这双鞋值得我半天的生命吗?’”
©Google根据节俭程度,“FIRE族”又可被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瘦FIRE”,即过一种极度节俭的生活。
第二类是“肥FIRE”,即在保持常规生活水准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这就是我目前的一个状态。
第三类是“咖啡师FIRE”,即在“退休”后到星巴克或麦当劳做兼职,因为这类的连锁品牌店会为兼职员工提供社保。(但我觉得这个在中国可能不太实际,因为通常这样的兼职也会耗掉你8-10小时人生,还不如正常上班。)
当然,也有“FIRE族”过着“拥有一切却不使用”的生活,“拿着四环的房本和车本,住着郊区的房子,出行全靠地铁和公交”。
©Google无论是哪一类实践者,他们都会遵循同一项重要纪律:追踪每一分钱的开销。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以自身成为减少垃圾制造者而引以为豪。这种生活方式也正是环境保护的“5R原则”(Refuse拒绝、Reduce减少、Reuse重复再用、Repair修理再用、Recycle循环利用)的最终目的,少欲知足,回归简朴生活。
在鲁宾看来,这群长期生活简单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反而是“非常喜欢数字,对税收和会计的细枝末节很着迷”。
©AZ QUOTES重新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事实上,最早一批30多岁就宣称自己退休的“FIRE族”,并不是富二代、财务总监或创业成功者,相反,他们来自看似对钱最不感冒的IT行业。
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美国经历了第一场互联网泡沫。
处于风暴的中心的多数互联网行业工作者,经历了他们人生最戏剧化的时期——从互联网行业抢手的“香饽饽”到担心失业,手握膨胀的财富也一夜回到奋斗原点。在好不容易“回春”,又遇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样飘忽不定所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身处2020年4月的我们——全球普通人,都应该深有同感。如果外部世界既然不可控,那只能转而向内把控好自己的生活。
于是,那群左脑思维的理工男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与数学运算,精心计算每一笔收入与支出,为未来规划了一个可控的蓝图。
©Giphy彼特·阿德尼(Pete Adeney)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大约每年挣67000美元。依照4%法则,彼特计算出实现财务自由所需的金额,然后加上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投资理财手段,他在2005年30岁成功地实现退休。
2011年,彼特开设了博客“钱胡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记录如何实现FIRE生活方式,他将这个运动视为“逃离吸食灵魂、占据时间的工作和一个为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经济的方式”。
©MrMoneyMustache这个人数日渐增长的亚文化群体认为,FIRE并不是打造漂亮的退休金数字,而是用这种方法重新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正如在“996.icu”项目的宣言中,“Developers' lives matter”(程序员的命也是命)被重重加粗——不再按着Boss的日程表做事,才是所有“FIRE族”的最终目标。
©Giphy更重要的是控制你的时间
在某天听了《纽约客》对“钱胡子先生”的播客采访后,34岁的斯科特·里肯斯(Scott Rieckens)也“觉醒”了。
他开始拒绝成人生活的标准模式:毕业后工作赚钱,拿出大量贷款买新车和房子,然后工作40多年来还贷,为自己预支的享受付出代价。他对妻子说,我们应该放弃宝马汽车,不再经常在外面吃饭。
泰勒起初不愿意放弃原本的舒适生活,直到她看了一个退休计算器的结果:如果他们采用FIRE生活方式,可以在10年内退休;如果他们继续在科罗纳多享受高档生活,则需要工作到90岁才能退休。
“提前退休这种事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控制你的时间。”斯科特说。
他在纪录片《玩火》(Playing With FIRE)记录了他和多位成功“FIRE族”的实践过程。
预告片中,一位红衣女性面色肃然地坐在镜头前,说了一句让每个观众都陷入沉思的话:“那些点缀着名牌高校、白栅栏的美国梦,背后都是累累债务。”
©Google自主退休,是为了不“被退休”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只会满脑子想着给存款数字做加法,却从来没想过给欲望做减法。
对于那些被“长久以来被剥夺”的缺失感与欲望所迷惑、欺骗与吞噬,无止尽地向外追求财富的人来说,钱,永远都嫌不够,幸福和快乐,也永远都买不尽。
他们会像笼子里跑圈的仓鼠一样不停地转下去,直到有一天国家对他说“你到法定退休年龄了”,才停下来。
“FIRE运动并不适合那些想要一夜致富或是单纯讨厌工作的人。事实上,我们关注的是找到一个新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你更加热爱你的生活。”关注提早退休的组织Our Next Life的创办人海斯特(Tanja Hester)说。
事实上,很多“FIRE族”在达到所谓的“退休”后仍然在工作,只不过这些工作都是以兴趣和自我价值实现为导向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Giphy工作=薪资,人生意义=“抬头”?
将工作与薪资划上等号,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的人生意义等同于我们在社会上获得的“抬头”——CEO、工程师、老师、经理、博主、创业者……
我们的父母、配偶、子女、朋友、宠物、邻居以及许多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呢?他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意义分配。
我们不但没有尊重这些“杂事”,还常常视之为我们做“真正工作”的诸多障碍,因为这些活动不仅无薪酬,还总要我们倒贴。
一旦我们切断受薪职业与我们生命意义关联,就能认清受薪工作的固有内在价值的真相:我们受雇为酬,工作只不过是我们以生命换金钱的结果。
重新定义工作将让我们重新思考家庭责任、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意义,从而能以在受薪工作中所投注的相同创意、尊重与专注来看待这些无薪“工作”。
正如“快乐经济学家”黄有光所说,赚钱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快乐才是。如果经济增长不能增加人们的快乐,则经济增长不重要,如何增加快乐才重要。
©Giphy来自星星之火的人生拷问
声势浩大的FIRE运动也招来了不同的质疑声浪。
首先,FIRE运动对于收入水平和存款率的要求都比较高。即对于普通的上班族而言,想要提早退休,要么需要非常高的薪水,要么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两者很难同时满足,甚至会相悖。
高薪通常意味着生活在高消费的一线城市,这无疑会延缓储蓄的增长速度。全球各国都在不断压低的利率,也是影响储蓄收益的另一个因素。
第二,对于“财务自由”或“财务独立”这样一个永远处于进行时状态的概念来说,“4%法则”被提出来的1990年代,是美国国债支付年利率超过4%的大牛市——而那个美好时光已一去不返了。
“确实,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4%法则表现得很好。”2003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它的标题是《跟4%法则说再见》。
©Giphy第三,要小心通胀率,它是吞噬资产的沉默凶手。作为发达国家,美国保持着相对健康的通胀率1%—2%,足以让他们的“FIRE族”能相对安全地实现早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则有自己的国情。根据中国历年(1979-201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通胀率统计表,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2015年,我国物价累计上涨了591.7%,即36年间涨了近6倍。在“FIRE族”首选的一线城市,消费力更强,货币流通速度更快,通胀也会相对更高。
储蓄或许不足以让我们的钱能跑赢通胀,实现真正的“一劳永逸”,合理的投资将成为“FIRE族”的必须功课。
第四,根据美国《哈芬登邮报》,“FIRE族”由于过于节俭,较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经常遭到父母亲误解,认为提早退休只是懒惰和享乐的代名词。此外,由于养育小孩的费用过高,《哈芬登邮报》指出,约有77%的“FIRE族”选择不生小孩。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能想到的点,FIRE运动的实践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困难。但这个“星星之火”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开始反思,除了为钱奋斗,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