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我就想当个“野孩子”,有错吗?

我就想当个“野孩子”,有错吗?

作者: 腊八兔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14:29 被阅读0次

    童年里藏着生命最初的秘密。它源自本性,却被我们忽视太久。——蒙台梭利

    01

    前天,好好的倔劲儿又上来了,怎么哄都不听,我一气之下狠狠打了他两下小屁股,他哇哇大哭。他一哭,我更来气了,直接把他锁在门外,自己蹲在屋内。他在外面急得嚎啕大哭,我在屋里气得偷偷擦眼泪。

    做父母的,不把自己逼疯几次,真对不起这响当当的江湖称号。

    眼看他的“臭毛病”日益精进,我俩却总拿捏不好尺度。道理都明白,实操起来却没了底气。

    既担心一味的忍让溺爱,让他不知天高地厚,在外挨别人教训。又怕事事限制,严加管教使他缺乏安全感,从而养成凡事应付、讨好的心态。

    真想仰天长啸:做父母,好难啊!


    02

    一天,我出门和朋友聚会,回来晚了。好好因为没等到我,一直不肯吃饭。等我匆匆赶到家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好久了。打开家门那一刹那,我碉堡了!

    东西被扔得的满地都是。吃的、玩的、用的,一片狼藉,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好好指着他的“杰作”告诉我:妈妈没回来,宝宝生气,把所有东西都扔地上了,啪啪啪啪... ...

    3岁,人类的大脑已经长到成人的80%。大部分这个年龄的孩子,几乎都能听懂父母说话的内容和重点,也具备按照父母要求执行的能力。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天然叛逆期,让父母所有的道理,都被吸进了黑洞!

    美国儿科学会(AAP)针对2-3岁孩子的叛逆行为做了5点总结:

    1、不断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2、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3、开始出现挑衅行为,喜欢说“不要”“我的”;

    4、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5、无法通过讲道理来沟通;


    03

    前段时间,我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每当看到我对好好凶神恶煞的模样,我爸爸都会说:哎呀,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要打孩子啊。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原则性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下度娘,她是这么解释的。

    原则性错误,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做人、做事侵犯了国家法律、道德底线或公众共同认知的理念,侵害了国家、集体利益,冒犯了个人尊严、基本人权等等。从狭义上来说,可指做人、做事侵犯了某个人处事的态度底线(如宗教信仰、对某事物的偏好等)。

    如果按这个标准,估计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得犯一个原则性错误。那如果不是原则性错误,就不用挨打了吗?

    初二,暑假期末考试,数学64分,物理53分。我妈拿着成绩单,一脚直接把我从椅子上踹到地下。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什么姿势飞出去,又是什么造型趴在地上。

    考试考砸了,应该不算原则性问题吧?可我还是免不了一顿打。你们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这小孩打皮实了,不怕了。

    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去恶补一下《变形计》,那里面多数被交换到农村的孩子,都是被打皮实的主。面对父母的暴打,他们心里滚动着相同的潜台词:随便打,有种你就打死我。


    04

    有段时间,只要好好犯错,我都会打手板以示惩戒。到后来,他做错事,会直接跑到我面前说:妈妈打。还有几次,他做错事后,忽然意识到我在旁边,就会立刻换一种警惕的眼神看着我: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宝宝了?

    “不喜欢”这三个字太刺耳了。对孩子来说,“不喜欢”就意味着“失去”。它和“妈妈不要你了”的杀伤力是一样的。

    有家长说,小孩子扔东西是天性啊,不该打!但是,我们在呼唤天性时,是不是也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底线:安全隐患。

    3月31日,广州一名11岁女童因为不想吃一个苹果,将苹果扔下阳台,将楼下经过的3个月大女婴砸伤至瘫痪。法院一审判女童家赔偿女婴家185万元。

    贵阳某小区,一个两岁的孩子把玩具从高空一件一件扔了下来,将楼下停着的一辆价值160万元的奔驰天窗砸了个洞。

    惨剧的背后,是父母的失职。

    我们总是提倡,孩子的天性不可扼杀。我们总是教导,如何避免让孩子成为“受害者”。但我们却忽略了,如何劝导他不成为一个“施害者”。

    这种利害关系,不用多说,也一目了然。


    05

    树立规矩、建立原则、划清边界,不意味着要失去天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尺度、分寸把握,才是父母该修的学问。

    知乎上一位大V说:在家庭教育里,打基本已经占据了惩罚方式的最顶层。因为再不济,你总不能把孩子杀了吧。

    孩子不写作业,你打一顿。孩子撒谎,你打一顿。孩子考试不及格,你再打一顿。你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打了,你还是打一顿。

    在他看来,这些不同的错误,性质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不管做什么,只要错了,就会挨打。打着打着你就会发现,他开始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到头来都是一顿打,那做什么都无所谓。于是,他完全失去了原则和边界。一个家庭的法律体系也就此崩塌。

    赏和罚是一体的,作为一个智慧的家长,需要留给孩子足够的余地。说白了,就是想象空间。任何事情别做满,留有弹性,让空间成为你和孩子之间博弈的砝码和尺寸。

    教育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06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里写到:人们在童年时代遭受的苦难往往会在成年之后筑起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加重成年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精神个体。

    我们既没有详细的参考样本,也没有可以复制的教学模版。父母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思考、实践,不断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

    谁都愿意做一个无拘无束的“野孩子”。但是,这份天真的背后,不应该始终由父母承担过失和责罚。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愿你我都全力以赴,众望所归。

    文章首发于公众:腊八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就想当个“野孩子”,有错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vv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