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听了邵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很深,他提到了国际形势,提到了卡脖子的问题,他更谈到了教育和人才培养,我觉得解决当下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出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老师,更在于现有的育人机制和选拔机制,教育已经“卷”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应该有目共睹,所幸,党和政府已经出台政策,有所改变。。
机制的事,我们管不了,也不敢妄议。
从作用上讲,创新是我们国家、民主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创新人才培养,则是世界上每个民族、国家保持不竭创造力的自觉行为。创新人才培养不独指对少数天才学生的培养(不是指的很多学校的精英班、火箭班等),更指对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受教育者根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氛围,是全社会对新奇事物、新奇思维、新奇的观点都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至少应该对不同观点采取包容的态度。从当下的教育要求来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下高中教育的重要追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个任务的实现离不开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
但是,知识以及知识学习的价值在我们如今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常常被忽略、被质疑、被否定,而特别突出所谓的“学习过程”,特别强调“能力培养”,就连考试,也是越出越难,严重戳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教学的成就感。师生面对的现状是:学了的考不着,考到的没讲到。高考具有引导教学的功能,它是一线教学的指挥棒。如今的试题都讲究情境性、创新性、思辨性,更强调难度和复杂性,高考和平时考试都是,我觉得这存在一定问题。
我不反对创新,但我反对过于难。
原因我在前面已经提过,再阐述如下。对平时老师的教学和学习的学习不利。—方面学生考不出分数,一遍一遍的被试题和成绩否定自己,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备受打击,甚至产生焦虑、厌学等情绪,进而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这仿佛不是学习,这仿佛是精神虐待。另一方面,老师也是一遍一遍的自我怀疑,教学能力、解题能力有问题?有些题,老师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顺利解出。再则,都承认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看到,落后的地区因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创新教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而发达地区则好的多,面对现在的高考试题,不是你努力就能达到的,而以前的贫寒子弟,通过努力,则可以很好地改变命运,至于现在,除了面对高考之外,那些什么竞赛了,什么证书了,寒门子弟基本无缘,有些人家子弟,甚至直接跨越高考,高中上完就出国留学去了。高考不能拼资源和财力。反过来说,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就一定能选拔出创新能力出众的学生吗?试题简单点就不能选出人才吗?比如,这两年不少地方的高考数学平均分40多分,难道平均80多分不行吗?以前的高考选不出人才吗?过去重知识的教育不能培养出未来的人才?严谨严密的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开放的创新意识?统一的知识学习,不能够让学生发展出有个性的、独特的创造力……
知识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绕不开的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认真处理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拥护教育改革,也赞成当下的理念,我只是提醒,不要冒进、激进,要兼顾各方面因素,注重公平,结合实际,平稳推进,浅陋之言,井蛙之见,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