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经常对选择有些不知所措
试试那个还是坚持这个?这个问题挺困扰人的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不同的命运,而人生每一刻都是选择。
前一秒在做什么事都在决定着下一秒你会遇到什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决定去一家餐厅吃饭,下一秒就要点这家的菜。很平常,但我总觉得很玄妙。但对于我来说,虽然困扰,但无所谓,可能比较没心没肺?或者说比较佛系,嘿嘿。
前些阵子,我的好友A君来跟我吃饭,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胤吾,你说我可不可以试试别的工作?可能就不会这么累吧”
A君在一家企业常常加班到很久,疲惫让他看上去比我老很多。我太了解他,无奈似乎写在他脸上。我不敢乱作答,生怕他把我当作做决定的依据。只是嗯嗯的敷衍过去,现在想起却是思考良久。
我好像听见“试试”这个词太多次了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成功了呢”
“总可以试一试嘛,说不定对你之后有很多好处呢”
诸如此类,不论是家人朋友的鼓励还是公众号的心灵鸡汤励志文章,太多太多的“试试”总是出现在我眼前,好像人们都喜欢这样去做一样。
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就是人们进步的前提,我不可置否。不过为什么“试试”后面总是会加可能、也许、万一这些词语呢。就好像要去赌博一样,嗯,拿自己的人生赌,虽然代价看上去没有那么大。
试试的背后,总有侥幸的思想依附。
我是在“试试”的环境下成长的,妈妈对我的“雨露均沾”式教育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尝试我还没有尝试的东西就是一种成功。
“起码有要去尝试的勇气”
“试试又没啥损失”
大人们往往不断地去鼓励各种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发展的东西,但是忽略了做一件事的坚持与耐心。
大一暑假假期,对于乐器毫无基础但是觉得很酷的我在家人的鼓励下入手了一把吉他,并理所当然的完全遗忘掉上个假期同样觉得很酷的绘画。仗着我兴趣爱好的理由,家里不知不觉塞满了各种工具,看似很有成就感,但技术我却一点都没有掌握。
没把一件事情真正的做好就去尝试另一件事,损失大了
前些阵子,在网上一直有看到三分钟热度相关的文章,一直在批判当代的青少年是如何不像样,微信朋友圈里也经常出现一段时间的坚持,总在最后销声匿迹。
坚持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去选择坚持也变成了难事。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试试”吧,才会出现“试试”背后的侥幸吧。
思虑到这里,我拨通了A君的电话
“可以先去坚持一下,度过这段最累的时期,再去试试其他工作也不迟。”我这样对A君说。
最后
选择确实是玄妙的,听过这样的话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无神论的我当然是不屑的,对于未来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测,所以掌控不了。不过,我们可以掌控现在,对于不可预测的“试试”,坚持我们有所准备的,不是更好吗?
网友评论